——山西大同市新荣区探索特色精神文明建设路径纪实

新荣区风景一角。

本土文艺团队“中老年旗袍队”文艺表演。

“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葛淑芳带领村民演出。

“青颂新荣”宣讲团成员郝睿益在宣讲。

“中国好人”魏官元作先进事迹报告。

“文明花开古长城”演员与群众互动。

“文明花开古长城”演员与群众互动。
“问道新荣,讲不完塞北凛凛傲骨风情千载,品读新荣,道不尽历史滚滚长河万古豪迈……”原创歌曲《我在新荣等你来》从多角度呈现了新荣丰富的历史古迹、秀美的自然风光、壮丽的山河景观以及蓬勃的产业发展新貌,深情传递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9月2日,由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委宣传部牵头摄制的本土抗战电影《铁血拒门堡》正式首映……如今,这片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红色热土上,精神文明建设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滋养城乡发展,为新荣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国字号”引领树标杆
在“全国文明村镇”大同市新荣区西村乡综治中心,每当群众带着困惑和问题走进大门,总会有调解员主动迎上前来,为他们现场“把脉问诊”,努力让每一个人揣着疑惑而来、带着满意离开。这温馨的场景,正是西村乡人民调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这支服务队由乡党员先锋志愿队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组建,63名调解员凝聚在一起,打造出集接待、咨询、受理、调处、化解于一体的“一站式”暖心平台。他们不仅创新设立“土地纠纷调处驿站”,为群众搭建平等对话、理性沟通的桥梁,还推出了“爱心访谈室”“板凳会”“月梅调解室”等一系列贴近人心的调解品牌,主动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在拉家常中听民声、解心结、化纠纷。服务队建立起网格员“一周一交账”、调处驿站“一周一研判”、乡级联席会“半月一会诊”的精细工作机制,广泛收集民意,力争把矛盾发现于早、化解于小。27年坚守调解一线的司法所所长魏官元,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他总结出的“三看”(看人、看事、看因)和“四字”(法、理、情、巧)调解方法,实效显著,不仅成功带动了一批志愿者成长,还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乡土地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1%。魏官元常说:“法治不是墙上的口号,而是要走进生活,成为老百姓真正用得上的依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带领服务队与司法所协同打造“枫桥式”一站式服务中心,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法律援助等多样化服务,真正实现了“群众张嘴、志愿者跑腿”的贴心服务闭环。此外,他还利用夜晚时间开办“老魏说法”农民夜校,用乡亲们熟悉的语言和身边案例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多年来,西村乡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这正是对这支服务队温暖、有效、贴心服务的最好认可。
走进西村乡大小窑山村,这个昔日的“牛粪村”如今已焕然一新。该村以养殖业为主,目前有牛300多头、羊2000多只。然而走在村子里,却不见牛羊粪,空气中也闻不到异味,街面干净整洁。据村党支部书记邢建兵介绍,自2021年起,村里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专门修建了独立的牛道和羊道,实现人畜分流。同时,村里建立了完善的保洁制度,每天早7点到晚7点,主街和小巷都有保洁员进行清扫,每个巷口都摆放了垃圾桶,确保村容整洁。
村里还积极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设置了活动室和澡堂,并定期有志愿者前来为村民理发。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还提供水电费全免的福利。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村里配备了鼓、镲、锣等乐器。村医也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新荣区坚持以典型引领文明风尚,西村乡的人民调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与大小窑山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全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推动先进人物和集体事迹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全区还广泛开展典型引领示范活动。通过举办“国字号”荣誉获得者事迹宣讲报告会,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真情实感打动群众;精心制作《新荣盛开文明花》系列专题片,激发干部群众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热情。西村乡自编自演《婚嫁新风满新荣》快板,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传递婚俗新风,将文明理念润入人心。在专场文艺汇演中,6个“国字号”荣誉代表和1个省级荣誉代表将事迹改编成文艺节目,在全区展演。对口相声《新荣电力人》展现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助力乡村振兴的担当;原创快板《新时代好少年》彰显新荣一小学子的蓬勃朝气;西村乡则以诙谐生动的《三句半》,演绎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新貌,引导群众见贤思齐,让文明新风吹遍新荣。
理论宣讲润人心
“八十年前,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炮火连天;八十年后,我们作为传承者相聚,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声。”8月25日上午,新荣区“伟大抗战精神我来讲”主题宣讲会举行。七位来自不同乡镇的宣讲员依次登场,深情讲述了七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堡子湾乡任悦涵以《家书中的家国情怀》为题,通过左权将军的家书,展现铁血将军的家国大义;郭家窑乡李雪在《满门忠烈铸丰碑》中,再现教师张登峰从讲台走向战场的英雄历程;王枭婷通过《赓续红色血脉》,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的铮铮铁骨……这些故事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流动的血液,从左权将军的柔情到张登峰家族的壮烈,从李林的英姿到拒门堡村的豪情,都已融入新荣人的血脉,体现在基层干部的笔记里、乡村振兴的田野中。
此次活动正是新荣区创新理论宣讲模式、推动红色精神深入人心的重要缩影。全区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宣传队伍,组建“青颂新荣”青年宣讲团,汇聚宣传系统青年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基层宣讲骨干及机关青年宣讲爱好者。该宣讲团运用青春化的表达和真挚的情感,深入挖掘本土抗战历史,以细微切口展现宏大主题,使伟大抗战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此外,新荣区积极整合各类优质资源,通过国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组建多元化宣讲队伍,成员包括“中国好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乡镇代表以及党员干部和基层志愿者。队伍通过讲座、座谈、访谈、新媒体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相结合,增强宣讲感染力。项目建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服务机制,精准响应群众需求,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累计服务数万人次,覆盖机关、社区、企业、乡村等多类群体,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理论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通过“青颂新荣”青年宣讲团与国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双轮驱动,新荣区将红色基因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传播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的良好品牌效应,为全区凝聚奋进力量、弘扬时代新风注入了强劲动能。
文艺惠民展新风
8月13日下午,新荣区礼堂广场人潮涌动、欢歌笑语,由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新荣新风文艺宣传队—文明花开古长城”第五次文艺演出在此举行。演出在开场舞《开门红》中拉开帷幕,喜庆的绸扇舞步瞬间点燃全场,展现出新时代中老年人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大同市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柴文海演唱的《江山无限》,以雄浑歌声唱出家国情怀,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整场演出共呈现20多个节目,参演人员超百人,融合本土团队与专业院团优势,充分展现新荣文化多元融合的活力。今年以来,“文明花开古长城”已成功举办8场,成为新荣区推动文化惠民、价值引领和社会治理相融合的优质品牌。
在队伍建设方面,新荣区委宣传部通过培育民间力量与引进专业团队相结合,打造出一支“不走的”文艺宣传队。重点整合全区20余支乡村文艺团队,围绕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与时代主题,创编具有新荣特色的原创节目,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文化认同与自豪感。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出本土首部抗战题材微电影《铁血拒门堡》、同名歌曲和配乐情景朗诵,以张登峰烈士事迹展现新荣儿女的家国担当;原创形象歌曲《我在新荣等你来》及主题MV全面展示区域资源与发展新貌;诗朗诵《遇见新荣》激发干部群众共建新荣的热情。这些作品持续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此外,新荣区积极拓展“文艺+N”服务模式,结合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汇演,推动文化进机关、社区、校园和乡村,通过红色电影、地方戏曲、微宣讲等定制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进一步激发文化认同与传承。这一创新实践既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也为基层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从深入基层的理论宣讲,到惠及万家的文艺演出;从“一站式”调解服务,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青颂新荣”的青春力量,到“文明花开古长城”的品牌塑造,新荣区正以文化为根、以文明为魂,在传承红色基因与推动时代新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片蕴藏着深厚历史与光荣传统的热土,正在文明之光的照耀下,展现出愈发动人的时代风采和发展活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而持久的精神动能。
(中共大同市新荣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