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场关于“烟头不落地”的文明议事活动正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环卫工人、市民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治理乱扔烟头现象,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这是象山“文明议事厅”平台众多民生议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象山县建立了一套新颖务实的文明协同体系,被称为“1+3+N”模式。该体系以坚持文明引领为核心,围绕统一思想、服务到位和共建共治共享三大维度展开,真正实现了社区服务和居民需求的同频共振。
象山县将文明议事厅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围绕“烟头不落地”“文明养犬”“老年食堂”等民生议题,已成功举办多期议事活动。这些议题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确保了议事活动贴近民生、针对性强。截至目前,累计邀请居民、商户、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超过700人次参与讨论,达成共识并落地实施举措18项。这种基于实际生活场景的议事方式,极大增强了议事活动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象山县建立健全了“议题征集—议事—决策—反馈—监督”全流程闭环机制,并将议事厅与网格管理、党员下沉、志愿服务等现有治理资源深度结合。
这一闭环机制确保了议事活动不是走过场,而是能够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从议题收集到落实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和责任主体,避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困境。
此外,象山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筛—攻—治”机制,系统性地解决社区治理难题。通过日常筛查机制主动识别和处理社区问题500余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启动多部门联动攻坚。
更重要的是,从个别问题中总结共性经验,达到“解决一事、治理一片”的系统效果,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这种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机制,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治理方式。
“文明议事厅”不仅成为政策与民意的沟通枢纽,提升了诉求响应和问题处置效率,也成为基层民主协商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平台,有效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境,探索出一条“干群协力、双向奔赴”的基层公共文明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