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作为承担保障市民住房需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等重要职能的服务机构,其工作质效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坚持用系统观念构建科学完善、务实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是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加强党的建设、锻造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住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系统观念应用于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义
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核心职能聚焦“建、管、服”,覆盖五大关键领域:其一是住房保障,涉及统筹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营、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排查房屋安全;其二是项目服务,承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受理、流程协调;其三是行业监管,协助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督物业服务,化解物业纠纷;其四是设施管理,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以及部分危房改造;其五是民生响应,涉及办理房屋交易、维修资金审核,受理住房领域群众诉求并闭环处理。
而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宝贵经验。所谓“系统观念”,就是要有宏观格局、整体观念和协同理念,其在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逻辑,是将思政工作视为有机整体,通过要素协同、结构优化和动态调适,实现思政工作与住房服务业务的深度融合,打破思政工作传统模式,将其嵌入住房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发展”全链条。其一是价值引领与业务赋能统一,思政工作需围绕住房保障、物业服务、公积金管理等核心业务,将“为民服务”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岗位标准。其二是个体思想与组织目标协同,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思政工作化解认知矛盾,对齐组织发展方向。其三是短期成效与长期建设相结合,既要解决当前服务中的思想问题,也要构建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通思政工作与业务的联动机制。
二、构建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现实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任务艰巨、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迫切,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面临的工作挑战与考验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确保住房服务事业正确方向。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通过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够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住房服务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优势。二是凝聚队伍合力,破解住房服务领域重点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服务领域涌现出保障性住房供给、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纠纷调解、住房公积金管理等一系列民生难题。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够通过思想引导、价值塑造、情感关怀,统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全体人员的行动自觉,从而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推动住房服务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高效解决。三是防范风险隐患,筑牢干部职工廉洁自律防线。住房服务工作涉及土地出让、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关键领域,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部位。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能够将廉洁教育、纪律教育贯穿干部职工培养全过程,通过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根源上防范廉政风险,确保住房服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维护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三、努力构建内外联动、全面覆盖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围绕工作方法、资源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等维度,综合服务中心实际,构建衔接紧密的体系。
(一)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一是用“数字化”赋能思想传播,利用中心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载体,开发“思想政治工作数字专栏”,设置“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在线答疑”等板块,让干部职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干部职工的学习轨迹与思想动态,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实现“千人千面”的思想引导。二是用“场景化”开展思想教育,结合住房服务工作场景,开展“情景式”教育。在处理物业纠纷时,组织工作人员现场观摩优秀调解员的沟通技巧,事后开展“案例复盘”,引导职工树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服务理念;在廉政风险防控中,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住房领域腐败案例警示片,让廉洁思想融入日常工作。三是用“群众化”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建立“干部包联社区”“职工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制度,定期深入社区了解群众住房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干部职工深刻体会“民生无小事”,从而自觉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
(二)强化资源保障,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担任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人员,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培训,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邀请区委党校教授、高校专家担任思想政治工作顾问,为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二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红色教育、典型宣传、关怀帮扶等工作的开展。三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线下建设“职工书屋”“党员活动室”,配备理论书籍、党史资料、影音设备,为干部职工提供学习交流场所;线上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群”“云会议室”,方便干部职工随时开展思想讨论与心得分享。
(三)注重长效推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
一是聚焦民生痛点,开展“靶向式”思想引导。针对住房服务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诉求,引导干部职工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主动优化工作流程。二是融入重点工作,开展“嵌入式”思想动员。在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重大民生项目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项目推进全过程。三是推动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与业务工作考核挂钩。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进行评估,采用“定量+定性”的评估方式。定量指标包括理论学习参与率、职工满意度测评、业务工作完成率等;定性指标包括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工作作风转变、群众投诉率下降情况等。评估结果作为优化工作方案、调整考核权重的重要依据,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改进、提质增效。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在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这项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需要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以创新精神破难题、以务实作风抓落实,面对新时代住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体系架构、创新工作方法、强化保障措施,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解决群众住房难题、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与组织保障。(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住房和建设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