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闭馆

    9月30日的北京前门大街,3000平方米的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迎来最后的“告别”。馆内成龙、周杰伦、关晓彤等99尊名人蜡像静静矗立,只有些许灯光划过,与2014年开业时游客争相合影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

    这已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今年在中国关闭的第二家场馆。4个月前,重庆馆悄然谢幕。不止中国市场,近一年多来,杜莎夫人蜡像馆在美国旧金山和土耳其的场馆也陆续摘下招牌。

    “因为合约问题,闭馆了,客流一直一般。”前台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家2014年开业的场馆,在运营11年后迎来终章。8月起,北京馆的门票已降至99元,但仍难挽客流。

    而早在5月,运营近9年的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已悄然闭馆,原址现已变身书店。

    “和蜡像合影太老土”,已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拒绝的理由。馆内互动区域流于形式,明星蜡像更新速度赶不上“新晋流量”偶像的迭代,与年轻人的兴趣偏好产生“时差”。

    线下体验也在分流。步行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所处的南京西路,500米内便聚集了VR沉浸剧场、实境剧本杀等比蜡像馆体验更有趣、社交属性更强的游玩项目。

    “早年游客去蜡像馆,是因为缺乏近距离接触名人的渠道;如今科技打破了这种信息差,静态蜡像自然失去吸引力。”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高成本与低复购的矛盾,更让蜡像馆陷入运营困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指出,新一代文旅的稀缺性已从“名人符号”转向“体验独特性、情感共鸣与文化在地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一代文旅产品的赌注并非大IP,市场也不会再给200年的情怀溢价,关键在于能否让“亲子两小时”的短暂体验,升级为“全家两天一夜”的沉浸式叙事。(据每日经济新闻)

当前:4版(202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