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7岁网友小蒋在社交平台分享与奶奶共同入住养老院的生活,引发众多关注。有网友感叹“1700元包吃住,这是什么神仙地方”,也有网友点赞“老人能看看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挺好”,还有网友理性表示“为照顾老人可取,其他情况需斟酌”。这个看似特殊的个人经历,实则揭开了当下养老模式创新的一角——“跨代共居”正悄然走进公众视野。
背后动因
年轻人为何住进养老院?
面对网友的关注,网友小蒋于其后发布的帖子中进一步解释了自己入住养老院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地照顾奶奶。
此前,她接到奶奶的电话,奶奶主动询问她是否愿意一起入住养老院。“这边的环境蛮好的,离她单位又近,我就怕她一个人住太孤独了,便发出了同住邀请。”小蒋奶奶说。
经过沟通,小蒋奶奶所住的浙江乐清市颐心养老院负责人对此居住模式给予支持。小蒋则表示,对目前这段时间的居住体验比较满意,她就住在奶奶隔壁房间,既方便随时照顾奶奶,又享有独立的个人空间。
其实,“年轻人入住养老院”的现象既有个别家庭特殊安排的因素,也是正在逐步发展的有组织的试点项目。
10月12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负责人表示,该院正在举办限期3天的试住体验活动,住40元/天,吃另外20元/天。欢迎年轻人体验入住。
2024年8月,北京市开始在养老机构进行“代际融合”试点工作,探索养老机构“老年+青年”双向陪伴服务,在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昌平区选择了5家养老机构,每家招募2至5名青年志愿者,要求年龄在22至40周岁之间。
25岁的河南姑娘郑金玉202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找工作,偶然在“京彩时光”养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发现了招募信息,于是就报了名,最终被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小区的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录取。在这里,她每月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老人陪伴服务,可以使用独立房间,只需支付约300元房租,比市场价节省数千元。
更早之前的2024年2月,浙江省缙云县民政局联合当地养老院推出“跨代共居,共享生活”陪伴式养老服务,年轻人每月完成约定志愿服务可减免房租,截至目前已招募十几名年轻人入住。这些试点背后,是年轻人住房压力与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双重驱动。
入住感受
年轻人住得便宜心里稳
“这里生活作息很规律,养老院一般晚上8点,大门就会关闭,需要打电话让保安开门,对于经常晚归的年轻人可能会不方便。”小蒋笑着说,她对目前这段时间的居住体验比较满意。之所以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入住,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养老院刚开业不久,目前空房数量较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奶奶本身已是这里的住户,基于这一特殊情况,院方给予了价格上的让步。
郑金玉的体验同样丰富。她主要是在养老院帮忙组织一些康养活动,陪老人聊天、下棋、画画、读报,等等。除了省房租,郑金玉介绍说,加入养老机构后,与老人们聊天也消除了自己的孤独,增强了一个“北漂”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谈及未来,她表示,由于志愿服务大多是在周末进行,不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活干起来比较轻松,自己也有收获,打算再签一年的合同。
准备考研的“00后”小林则看中了浙江光大百龄帮缙云县养老院(以下简称“缙云养老院”)的清静环境,“每月1000元房租,与老人分层居住不被打扰,完成志愿服务还能减免租金,最高可全免”。小林表示,养老院环境清幽、生活便利,食堂、健身房、图书馆等设施齐全,学习间歇陪老人聊天,让备考生活多了份温暖。
刚毕业暂未找到心仪工作的小张,在缙云养老院不仅有了温馨住处,还结识了许多老年朋友。“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建议,让我的内心丰富充实起来。”小陈也提到,与老人相处让自己更活泼乐观,还能发挥所长帮老人安装电脑、教用电子设备,实现了自我价值。
越来越多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愿意与老年人结成忘年交,他们互相陪伴互相温暖,一起打造“家”的感觉。
院方视角
年轻人带来了朝气与活力
“年轻人住进来后,养老院更有活力了!”缙云养老院院长胡杨方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少“空巢老人”选择住进养老院,但物质条件填补不了精神孤寂,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养老院缺的不是房间,而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胡杨方说,“对于年轻人而言,通过完成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可减轻租房压力;对于老年人而言,不仅得到了生活上的照顾和陪伴,也获得了更多情感支持。‘跨代共居’模式让年轻人认识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养老服务的压力,为养老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目前,缙云养老院有20余名志愿者,平均年龄26岁,最小年龄18岁,其中一名志愿者在入住后不久,已成为养老院的实习员工。
一群“90后”“00后”年轻人的身影穿梭在缙云养老院,他们不仅是老年人的“温馨邻友”,更是老年人心中的“开心果”。“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在边上陪着,我们觉得有活力,挺开心。”缙云养老院的金女士表示。
“我在养老院住了15年,生活规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今年5月底,90多岁的张先生搬入了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小区的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这是他住过的第三家养老院。他说,很多老年朋友精力还不错,但就是很寂寞,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没有人跟他们聊天。
“物质供给不错,情感慰藉不足”,正是机构养老普遍面临的困境。模西院区所在的金顶街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院59位老人平均年龄79岁,16%为独居老人,90%以上期待多元社交。爱说爱笑的年轻人给养老院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在老人的情感陪伴难以得到满足的同时,不少年轻人也面临着自己的住房难题。金顶街街道办事处提供的数字显示,街道3公里范围内老旧小区青年合租成本占收入的35%到45%,38%的无房青年将住房压力列为首要困扰。
2024年8月,北京市开始在养老机构进行“代际融合”试点工作,探索养老机构“老年+青年”双向陪伴服务。
“我们主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但年轻人想来入住,我们这边又刚好有空余的房间,也愿意尝试这种‘跨代共居’的模式。同时,年轻人的入住也能为我们养老院注入一些新的活力。”10月9日,乐清市颐心养老院赵院长接受采访时表示。赵院长介绍说,养老院共六层,小蒋的帖子意外走红后,许多咨询者都提出希望以1500元的价格入住,他们便索性将其中一层的十余个房间开放给年轻人入住。
赵院长表示,他们是首次尝试开办养老院,对于老年人和年轻人共同入住的模式,他们仍在探索。目前,有两位准备考研的年轻女孩联系了养老院,已经交钱准备入住。若有工作稳定、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有意向,都欢迎入住。
赵院长同时表示,为确保养老院老年住户的生活质量,他们将优先考虑工作稳定、性格安静的年轻人,确保养老院保持一个相对清净的环境,不打扰老人的日常生活。
模式探索
机遇与挑战并存
年轻人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进入养老院,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革。年轻人以较低租金入住养老院,同时为老人带来情感慰藉,这种“代际融合”的养老院生活模式,正在多地持续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养老方式的局限,实现了公益活动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缙云养老院把它叫作“跨代共居”陪伴式养老管理服务。
“跨代共居”模式并不是这两年出现的,早在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某养老院与当地民政局就开设了“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项目,吸引了不少“90后”。年轻人白天出去工作,晚上下班回来抽空陪伴老年人,每个月助老志愿服务20个小时,支付300元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等,即可入住。
在胡杨方看来,我国的“跨代共居”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不少有待优化的地方。“例如,不同代际间性格、认知、生活习惯和作息的差异等,可能会带来相处上的问题。为确保该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对年轻人进行严格筛选和相关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平衡年轻人和老年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与需求。只有促进了双方的理解和包容,才能助力该模式长期推广。”他说。
“跨代共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许多年轻人心理上有障碍,认为与老人待在一起会很无聊,对养老院敬而远之。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金顶街街道办事处的统计表明,老人大约三成的需求,因为与志愿者工作时间的冲突无法满足。
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跨代共居”模式更具探讨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从传统的让老年人‘吃饱穿暖’等养老认知定位,转变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缙云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吴佩珍说,“随着‘跨代共居’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将会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关注养老、认识养老、参与养老,这将有效补充当前薄弱的养老力量,缓解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
(综合极目新闻、《温州都市报》、《瞭望东方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