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在黄土地上守护“粮心”
——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赵玉娥
◎ 李飞飞  薛克

赵玉娥(左一)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阳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物名片

    姓名:赵玉娥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年龄:62岁

    职务: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山西好人”、“太原好人”、太原市道德模范等

    在山西省阳曲县,有一位从机关大院走出的“实心女”,她用30载光阴在黄土地上书写了一部关于诚信、担当与大爱的传奇,她就是赵玉娥。今年5月,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赵玉娥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

    破茧:从“铁饭碗”到“实心女”的诚信底色

    1986年,当赵玉娥捧着大学毕业证书走进机关时,没人想到她会在6年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1992年,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看着街头日益热闹的商铺,赵玉娥内心的热血开始沸腾:“体制内的安稳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试试自己能走多远。”

    从机关走向自主创业,路远比想象中艰难。赵玉娥从摆地摊、开小食品商店做起。生意虽然不大,但她秉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营原则,很快赢得良好的口碑,在太原市小食品行业被人们称为“实心女”。

    经过摸索,赵玉娥成立了山西绿得食品(总汇)有限公司,从事粮油贸易、商超供货。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赵玉娥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她敏锐地发现,山西丰富的小杂粮资源在全国市场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小米、红豆这些宝贝,不该只躺在黄土高原的粮仓里。”赵玉娥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赵玉娥踏上考察之路。2012年,她又在太原市阳曲县投资建厂,成立了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赵玉娥从此成为一名黄土地上的耕耘者。从事农业产业,赵玉娥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以质优价廉取信于民。“我们就是要做有良心的人,要产有良心的粮,为维护有良心的市场尽我们的一份力量。”这句话经常挂在赵玉娥嘴边。

    她的企业也越做越大,先后在东北、内蒙古、新疆及省内建立30余个无公害、绿色、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土壤、肥料、种子的管理到生产加工,建立一整套绿色生产标准管理制度。

    多年经商的经历,让赵玉娥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她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的通行证,品牌的试金石,发展的驱动力。赵玉娥为企业制定了26项标准,确保源头、运输、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有人说我太苛刻,但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赵玉娥指着车间里的检测设备说,“每一批粮食都要经过十几道检测工序,不合格的宁愿倒掉也不流入市场。”

    正是这份坚持,赵玉娥带领企业敲开了国际连锁超市的大门。企业会议室墙上悬挂着各种荣誉牌匾:“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西省劳动模范单位”“太原市巾帼创业创新创优示范基地”“太原市十佳农产品营销大户”等。

    深耕:黄土地上的乡村振兴“领路人”

    阳曲县曾是省级贫困县,赵玉娥把企业建在这里,就是要“把工厂变成脱贫车间,让杂粮成为致富金豆”。

    阳曲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赵玉娥主动找到县扶贫办,签下一份特殊的“军令状”:“我来负责5个行政村279户660人的脱贫,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

    扶贫过程中,她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粮食,提高扶贫对象收入;吸纳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贫困妇女上岗,为贫困家庭开源增收。

    传统的种植方式,让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极低,她帮助农民组织成立10个农业合作社。同时,为了提升农户的种植技术,赵玉娥多次登门拜访山西大学食品科学专家王常青教授。

    “一开始,王教授以为我是来推销产品的,直接下了逐客令。”但她不气馁,又带着自己企业的检测报告和种植户的困境资料再次登门,“我对教授说,您教的是学问,我做的是实事,咱们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份诚意终于打动了王教授,此后几年,王常青团队定期到阳曲县开展种植培训,1300多名农户掌握了科学种植技术,粮食产量提升了35%,为当地精准扶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户增收作出突出贡献。

    凭借扶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的企业先后荣获山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到户”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三晋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称号。

    为宣传推销山西杂粮产品,赵玉娥带领团队跑遍大江南北。经过不懈努力,赵玉娥把山西百余种不同规格的小杂粮推到沃尔玛平台,并成为外交部的小杂粮供应商,同时还是100余家大型连锁商超、知名网络销售平台的供应商。

    绽放:由“企业家”升华到“道德模范”

    企业越做越大,赵玉娥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哪里。在阳曲县,老百姓都知道有个“赵大姐”,谁家有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准会搭把手。

    她始终把驻地当故乡,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拉家常,了解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情况。遇到有困难的群众,她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赵玉娥每年都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工厂驻地村365户农户及周边5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老党员、老军人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她出资20余万元修整了工厂驻地的文化大院。十余年来,她向当地累计捐赠100余万元。

    有段时间,市场原粮、运费等成本上涨。面对不断亏损,赵玉娥做到供应不断货、不缺货、不涨价,保质保量地供应市场需求。

    “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责无旁贷,勇担社会责任。”赵玉娥说。

    辛勤耕耘换来累累硕果。赵玉娥先后获得“山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太原市“三八红旗手”、太原市“时代新人奖”“太原市道德模范”“山西好人”“太原好人”等一系列荣誉。

    当她得知自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所有坚守诚信、投身乡村振兴的人的共同荣誉。”

 

当前:B2版(2025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