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贴比冰箱贵”不再是段子,而是部分年轻消费群体的真实写照。有收藏者3年投入近4万元收集冰箱贴,最贵的一套琉璃烧制“五脊六兽”售价达1000元。因有网友戏称:“开关冰箱前得先确认,掉落的可能是半个月工资。”
很少有人会在购买冰箱贴时计算“总账”。50元左右的单价,在旅行开销中不过一杯咖啡钱,决策成本极低。可当“随手购买”积累起来,数字便格外惊人:一台普通冰箱价格2000-5000元,按每个磁贴50元计算,40-100个就会“反超”。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300多个磁贴花费近2万元,是冰箱价格的4倍;有人调侃“买冰箱是为了贴磁贴”,新冰箱到家先挪磁贴而非放食材。
这种消费现象源于“小额高频”的心理陷阱。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出,冰箱贴属于“非刚需弹性消费”,其纪念意义让消费者忽略单价叠加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磁贴早已告别几元钱的塑料薄片时代:故宫“瑞兽系列”售价198元,敦煌壁画元素磁贴单个68元。当“文创价值”与“地域符号”叠加,单价悄然上涨,而消费者“小便宜”的认知仍未更新,形成“越买越多、越花越超”的循环。
所以也有声音呼吁保持理性。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某网红咖啡店推出的城市限定贴每月更新,全套年消费近3000元;“追系列就像无底洞,突然发现够买台双开门冰箱了。”部分消费者开始反思这种“细水长流”的消费是否值得。
更值得关注的是,冰箱贴的社交属性正催生攀比风气。在收藏圈,拥有稀有款成为地位象征,某艺术家联名款在二手市场被炒至原价5倍。这种异化现象让简单爱好变了味。
(据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