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接续奋斗,四百万人梦想成真
文明尽染柳州城
◎ 本报记者 卢瑶

柳州美景。黎寒池 摄

   数说柳州

    ● 14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

    ● 志愿者注册人数超110万人

    ● 改造569个老旧小区、151条背街小巷、88个农贸市场

    ● 7条背街小巷列入广西城市精品背街小巷

    ● 有全国文明村镇19个、全国文明单位43个

    ● 37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 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曲清江,抱城如壶。柳州,又称龙城,这座被柳江环抱的工业之城,又被紫荆花的温柔浸染成诗。5月23日,柳州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420万龙城儿女23年的接续奋斗梦想成真了。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片曾以“岭树江流”承载千年文脉的土地,如今正将古典的诗意,转化为文明的温度。

    金风送爽,记者在柳州看见——文明正成为城乡居民无须言说的默契与幸福。

    出门见绿 开窗见景

    初秋午后,登上蟠龙山观景台极目远眺,碧水绕城、青山如黛的柳州全景尽收眼底,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让人尽享绿色之美。“本来是冲着螺蛳粉来的,没想到被柳江的美景惊艳到了!”观景游客的由衷赞叹,成了柳州绿水青山最美的注脚。

    柳江上,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一艘明黄色的水上公交缓缓驶离南车渡码头,载着游客穿梭于城市与山水之间。这样的水上公交被游客亲切地称为“小黄鸭”。“小黄鸭”悠然穿行柳江之上,沿岸驾鹤山、文庙、蟠龙山等柳州著名景点尽收眼底。

    近年来,随着柳江水质持续改善,水上公交乘客量也明显增长,每天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节假日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专程来体验这份独特的江行乐趣。

    天蓝、水绿、土净、山青的柳州美景可观可感。异木棉为街道披上“粉红衣裳”、莲花山保护区内红枫装点冬日、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小而美”的休闲空间……城市之中,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市民能“出门见绿、开窗见景”。

    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柳州市积极探索绿色环保、综合效益高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农村污水横流情况大大改善,乡村路面洁净平坦。

    “从城市到乡村,从一江碧水到四季繁花,‘绿’早已超越了色彩的范畴,化为了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宛潞告诉记者,“‘出门见绿、开窗见景’成为柳州用恒心与匠心造出的日常。”
   移风易俗 育文明根

    “咱们油茶需要精选原料才能熬出好味道,人生也要保持纯粹,坚决对毒品说‘不’。”9月25日上午,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建都社区将传统油茶文化体验与禁毒宣传教育相结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油茶姐志愿队”的志愿者早早架起锅灶,展示着打油茶的娴熟技艺。在阵阵茶香中,社区工作人员指着展示模型向居民普及毒品危害,讲解如何识别新型伪装毒品,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边打油茶边说事!”在柳州市柳江区,村民议事时没有严肃的会议室,只有暖心的油茶碗。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茶香里“聊”出了新气象。

    让乡风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柳州在行动——鱼峰区雒容镇竹桐村六云屯以庭院为阵地,积极响应并落实镇里提出的“月下夜话”移风易俗议事机制,逐步发展为常态化、制度化的议事平台;荣获2024年全国“精品美丽庭院”称号的城中区环江村聚龙庄不仅带动了本地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也增强了经济活力,促进了邻里互助与乡村和谐,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民风淳的良性循环;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东水村将清廉家风、村规民约编入《清风苗岭》等曲调,并组建起芦笙志愿服务队,在“火塘课堂”传习新调,让政策法规、团结故事随笙歌飞扬……

    李宛潞说:“一碗茶、一首歌、一方庭院……乡风文明无处不在,这也是柳州为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提交的精彩答卷。”

    好人之城 德馨柳州

    “好人之城,德馨柳州”,这8个字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语,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肌理,成为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

    每年3月,在柳南区革新路,一场特殊的集市——“雷锋街市”都会准时开市。从1965年柳州机车车辆厂的青年支起第一个学雷锋小摊开始,这项学雷锋活动已传承60年。86岁的张志林为人免费磨刀60年;米粉店老板曾显国26年坚持每月为特殊群体提供20碗免费米粉;在革新路七区的街道上,21家商铺为路人提供歇脚、充电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从工厂工人延伸至各行各业从业者,服务半径也从厂区扩展到整个城市。

    同样在柳南区,作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柳州市“雷锋广场”紫荆服务站,拥有一支由6000余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暖程“365”志愿服务队。这支服务队实现365天不打烊,常态化开展为旅客提供免费充电、送茶送水、行李搬运等服务……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志愿服务是值得我一生坚守的梦想。”今年78岁,已经在该志愿服务队服务17个年头的队员刘转运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柳州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超110万人,并依托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14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善意与温暖播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市容市貌的焕新到市民素养的提升,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社会风尚的培育,文明之风悄然浸润着柳州,人民的幸福可触可感可及。柳州也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以更高水平建设一座有工业特色、人民满意、永续发展的全国文明城市。

当前:1版(2025年10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