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研究
◎ 马啸尘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包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价值。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更多可堪时代大任的优秀青年。

    本文针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弘扬传承党的伟大精神、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可以担当时代大任的优秀青年提供参考。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浓缩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美好品格,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与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将其深度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思政教学在具有理论深度的同时,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温度,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还有助于青年学生筑牢爱国主义精神根基,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引导他们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有效传承发扬党的革命意志与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强化政治认同,培养更多具有历史使命感与爱国情怀、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有志青年,从而更加坚定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支具备过硬教学能力和政治自觉的思政教师队伍,是促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自觉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加涵盖党史知识、革命文化、红色精神、政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岗位培训,使教师熟练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的历史脉络和重要内容;大力邀请其他学校的优秀名师等举办相关讲座和教学交流研讨会,交流、分享关于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有益经验,给思政教师提供一个定期交流学习的实践平台,使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同时,还可鼓励思政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对革命精神教育重点内容的把握程度,拓宽教学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

    完善思政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设立清晰明确的考核评价指标,更多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工作表现优异的教师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设置“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和广泛宣传,激发更多思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教师从“要我讲”向“我要讲”转变。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以教师单向的知识理论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致使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时缺乏主动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应摒弃单一、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思政教学整体规律的基础上,有机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打造有温度、有条理、操作性强的思政教学课堂。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这种方式在增强思政教学的感染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教学内容贯通历史现实,兼具宏观景象与微观写照,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工具、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深刻还原历史场景、感受党的伟大精神。一方面可以遴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与光辉事迹,引导学生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增强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可借助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先进前沿技术,创设真实生动的教育情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体验,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深化学生对党史内容以及党的伟大精神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文化认同。

    还可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建设在线教学平台,通过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有效开展课前预习、课上研讨以及小组交流等教学活动,线上投放思政微课视频以及党的伟大历史事迹,线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等,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党的伟大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在发挥党的伟大精神育人功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增强思政教学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深度融入思政教学,要在大力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在开展思政教学时要引导青年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军事博物馆、英雄故居、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对革命历史与伟大精神的了解,提高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效果;积极开展与党的伟大精神、红色文化有关的诗歌大赛、有奖征文以及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弘扬传承党的伟大精神与红色文化,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其对党的历史的红色认知和政治认同,并鼓励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身体力行中实现对党的伟大精神的传承。

    与此同时,还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深度挖掘社会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乡村、社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并通过理论宣讲、撰写总结报告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认识和感受,并在革命老区、红色遗址、革命教育基地等地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用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切实感受革命精神,为社会做服务,为人民做服务,深化对党的伟大精神的体验与感悟。

    结语

    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等路径,可以有效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和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长期、系统性任务,未来仍要不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研究,持续探索更多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伟业凝聚起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讲师)

当前:B3版(2025年10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