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宝塔区河庄坪赵家岸村扭“伞头”大秧歌。胡桂芳 摄
“老旋律、新唱词,一段特色宣讲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幸福与美好,领略到了这片红色土地的勃勃生机和新气象。”江苏省文明实践宣讲员赵丹军的话音刚落,会场便响起了会心的掌声。10月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分会场活动在“全国文明村镇”延安赵家岸村的窑洞前举行,来自全国部分市县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基层文明实践宣讲骨干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如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了分享。
“微宣讲”环节亮点纷呈、暖意涌动。来自陕西铜川陈炉古镇的讲解员吴欢喜,以“陶瓷文化和陈炉镇的好日子”为题,将一代代陈炉人用坚守与传承书写“文明,让乡村更美好”的鲜活故事娓娓道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谢运良,带着“当好人做好事传播党的好声音”的真挚分享,诠释以好人之风传理论之音的生动实践;江苏太仓“后浪”街区青年人才文明实践点负责人张静涵,则讲述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成长背景各异的青年如何建设“幸福金太仓”的青春故事。三段宣讲各有侧重、各具温度,让理论宣讲更显鲜活可感。
分享交流环节,思想的火花碰撞交融。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分享者——既有深耕一线的基层文明实践宣讲员代表,也有深耕实务的地方文明办负责人,更有洞察前沿的学者专家。他们带着各自在理论传播、文明实践中的最新思考与探索成果,以鲜活案例为引,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实践性与思想性的智慧盛宴。
山东省荣成市东岛刘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俊军的分享,带着山东乡音的生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不能空对空,必须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实在事。”在他展示的PPT中,暖心食堂的袅袅烟火、诚信共享屋的文明微光、“餐前一刻钟”微宣讲的火热,次第铺展眼前,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惠民举措的温度与力量,更打开了感知民生幸福的新视野。
“以前在村里讲政策、传理论,即便讲得口干舌燥,乡亲们脸上还是带着‘距离感’——总觉得那些道理很远,落不到自家的田埂上、灶台上。”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凉山喜德)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的发言道出了曾经的困惑。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乡土?这道考题始终萦绕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服务队队员心头。他们创新打造“电力爱心超市”,推出“文明新风积分制”,将爱干净、讲诚信、邻里和睦等抽象准则,化为乡亲们可践行的实在事:庭院整洁、邻里互助、守信传德皆可赚积分,村民可凭积分到“电力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让文明新风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江门市委宣传部创新打造‘音乐党课’品牌,综合运用歌唱、朗诵、表演等形式,将‘党史+理论、诗诵+表演、红歌+点歌’等融为一体,以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打开受众的‘通感入口’。”广东省江门市“音乐党课”宣讲师陈晚翠的分享掀起小高潮。分享正酣时,天空忽降阵雨。她一袭红裙立于台上,任凭雨丝轻拂,分享的激情与节奏丝毫不乱。那抹亮眼的红,恰似心中那份热忱和坚定,在风雨中愈发昂扬,让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更添了几分直抵人心的力量。
江西省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龚建文的现场分享颇具指导性:江西创新推出“四个100”文化导师下乡计划,以精准赋能基层为导向,精心培育出一批独具赣鄱特色、充满时代活力的理论宣传队伍,形成“理论宣讲铸魂、新闻传播造势、文艺创作润心、非遗传承固本”的协同效应,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乡土、飞入寻常百姓家。
雨歇云开,暖阳破云而出,洒落在热闹的会场。台下听众凝神静听、低声热议,专注的目光里满是期许。分享者带来的故事,裹着泥土的芬芳与深度的思考,生动鲜活、提振人心。这一幕幕,正是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它正以万千种接地气的形态,浸润中国乡村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