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湟中区
文明育新风 城乡焕新颜
◎ 赵越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恒心与韧劲,持续深耕文明培育,让文明之花在城镇街巷与乡村田野间绚烂绽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湟中区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令人感动的榜样人物不断涌现。
全国“最美志愿者”马宝祥任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率领家人组建“民族应急救援队”多次奔赴地震灾区,从2004年起持续捐资助学,并设立“宝祥奖学基金”;第五届青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宋生熹,大学毕业后从马铃薯销售起步,创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近110户农户发展产业,与104户贫困户签约助其增收超60万元,荣登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11岁的第五届“新时代青海好少年”朱敏,武术技艺精湛,荣获省运会金牌、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同时化身“禁毒小卫士”开展宣传……这些凡人善举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真善美。
据统计,目前湟中区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获青海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当选“青海好人”,2人获评“新时代青海好少年”;2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还推动礼遇政策落地,每年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先进模范,让崇德向善社会风尚浸润湟中。
为了让先进典型事迹深入人心,湟中区构建起“线上矩阵+线下实践”双轨传播体系。线上依托“湟中融媒”微信公众号“微光集”专栏展示凡人善行;线下挖掘身边典型、乡贤能人等各界人士组建“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多次开展文明理念宣讲,并用三句半、快板、歌曲等文艺形式,提升宣讲感染力和实效性。
湟中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湟中区计划开展典型示范“四进”活动,通过道德典型事迹进校园、街区、公交、景区,引导群众学习道德模范,提升道德素养,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湟中区在成功创建6个全国文明村镇和4个全国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推动文明培育工作由“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拓展。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甘河滩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媳、“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激发群众向善向上的内生动力。镇党委副书记马忠英介绍,在坡西村举办的2025年湟中区乡村春晚暨培育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中,表彰了“好婆婆”“好媳妇”等51名身边典型,上营村19岁外卖小哥孟玉波因送餐途中跪地救人入选2025年第二季度“青海好人”。
湟中区人民检察院将文明培育深度融入志愿服务。该院法律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活动,并参与重大赛事维稳执勤等志愿服务累计700余次,为民办实事120余件。今年5月,该院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