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民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是巴蜀文化在全国舞台的精彩绽放
◎ 本报特约记者 吴梦琳

    11月4日晚,重庆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无人机表演在江上绘出“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的缤纷画卷,吸引大批群众驻足拍照。当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重庆大剧院举行,备受关注的文华奖获奖作品正式揭晓,为这场联结川渝的艺术盛宴画上圆满的句点。

    这是巴蜀文化在全国舞台的一次精彩绽放。川渝佳作与八方剧作同台,传统与时代新韵交汇,当晚,四川打造的川剧《梦回东坡》、歌曲《玉盘》,重庆打造的歌剧《尘埃落定》、新创街舞《变脸》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舞剧《红楼梦》、舞剧《醒·狮》、越剧《我的大观园》、京剧《穆桂英挂帅》、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儿童剧《猫神在故宫》等精品剧作集中亮相,以巧妙编排开启连台好戏,引发观众阵阵喝彩。现场,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感慨连连,《草鞋县令》在上一届中国艺术节捧回文华大奖,此次《梦回东坡》再次斩获文华奖,曾经的“蜀戏冠天下”重新迸发了活力。

    这也是一次人民与艺术的双向奔赴。当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回顾专题短片,展现第十八届文华奖与第二十届群星奖在川渝交相辉映的多个高光时刻:上百部舞台佳作荟萃,千余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精品力作集中展示,一批精品演出走进景区和街区,“一元看大戏”惠民同乐,千万观众云端同赏……在人们对“诗与远方”的需求愈发强烈的当下,本届中国艺术节致力于以多种形式拓展维度,让更多人共享艺术发展成果,“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更加具象化。本届中国艺术节网络曝光总量超百亿,艺术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充满活力、熠熠生辉。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国艺术节还联动举办“青少年艺术创演周”,开展川渝中小学戏曲传承展演、青年戏剧优秀剧目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艺术的“梦想种子”撒向年轻一代,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这还是一次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加速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鲜活实践。本届中国艺术节由川渝两地联合承办,在四川启幕、重庆闭幕,成为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标志性成果的一张靓丽名片。推动“跟着艺术节游川渝”,两地联合打造系列品牌文化展演、百个特色场景和一批特色文旅线路;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惠民消费举措。正如当晚的无人机在长江上空绘出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与芭蕾舞者的跨时空共舞,艺术在川渝之间奏响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乐章,也写下两地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的鲜活注脚。

    本届中国艺术节已闭幕,但精彩仍在持续,整体活动将持续至年底,更有云端演艺让这场艺术盛宴“永不落幕”。

当前:A2版(2025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