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绘就幸福景
——青海省海南州深入推进全域文明创建
◎ 樊永涛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全域创建、协同推进为总抓手,形成了“城乡联动、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新格局,绘就出一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

    全域协同推进

    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

    清晨的阳光洒在共和县整洁的街道上,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擦拭公交站台,不远处的社区广场上,老年秧歌队正伴着音乐排练——这幅生动的文明图景,是海南州以文明城市建设引领全域发展的生动写照。作为全州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共和县通过“基础夯实、全面提升、巩固冲刺”三阶段推进,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市容环境整治等九大专项行动,2024年完成市政设施升级项目23个,改造老旧小区18个,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这种精细化治理让市民满意度达96%。

    文明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结果。走进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错落有致在黄河岸边的藏家小院与远处的柽柳林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个新创建成功的全国文明村镇曾是“牛栏杂乱、旱厕遍布”的落后村落。“以前村民靠种青稞、养牛羊为生,年收入不足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桑杰本回忆,转机始于“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落地。依托“黄河第二湾”自然资源和宗日文化遗址,村里打造了花海景观,更借势同德县高原越野跑挑战赛,20余户村民参与食宿接待,发展民宿经济。

    同样是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共和县倒淌河镇次汗达哇村的文明实践路径同样精彩。“过去草场退化、产业单一,我们探索出‘草原生态畜牧业+’模式,让牧民变股民。”村党支部书记多杰才让道出秘诀。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村123户将草场、牲畜折价入股,让资源变成资产。如今,村里建成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广“两年三胎”技术,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从49%提升至51.9%,牧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8万元。

    文明家庭创建则激活了社会“最小细胞”。贵德县以“文旅融合促文明”为特色,累计创评五星级文明户16983户,创建率达66.3%,建成省级“最美家庭”5户、“绿色家庭”示范户7户,形成“一村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创建格局。

    立德树人铸魂

    让文明薪火在校园传承

    “同学们,这是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老照片,正是先辈们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开学第一课”上,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校长南科加给学生们上的思政课。作为全国文明校园,这所学校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融入日常,通过“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红色基因代代传”研学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浸润童心。

    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语言文雅、情趣高雅、行为儒雅”的“三雅”教育已内化为学子们的自觉行动。学校更将志愿服务延伸到校外,学生们定期到敬老院慰问、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课后服务是文明培育的重要阵地,该校24个社团中,师生乐队、藏绣体验、科技小组等项目深受欢迎。“文明校园创建不是挂牌子,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我们将德育融入琴棋书画、体育美育,让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南科加说。

    贵德县这种育人成效在第五届“新时代青海好少年”珠姆央金身上得到生动体现。这位贵德县民族完全小学的藏族女孩,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以“助人为乐”闻名全校。课堂上,珠姆央金认真刻苦,在学业上一丝不苟;课堂外,她以阅读、绘画、书法为羽翼,不断拓宽知识边界,获得青海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征文一等奖、海南州书画比赛书法类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

    文化赋能振兴

    非遗“活态传承”与产业“蝶变升级”

    在海南州藏文化产业园,五彩藏绣艺术有限公司的绣娘们正飞针走线,一幅精美的藏绣作品即将完工。“藏绣不仅是技艺,更是我们的文化根脉。”技术总监拉毛叶忠说。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动200余名妇女就业,培养出50余名绣娘,“我教她们配色、针法,更教她们‘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贵南县德茫村村民文昌吉便是受益者,她跟着拉毛叶忠学艺5年,如今每年靠藏绣收入4万元至5万元,盖起了新房。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融合创新。贵南县聚焦“体育+文旅”融合,成功举办第二届环木格滩沙漠越野挑战赛、全省箭王争霸赛、“民族团结杯”五省高原篮球邀请赛等高端赛事,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3%,实现“以赛促建、以赛兴村”;同德县挖掘宗日文化资源,打造“宗日文化旅游艺术季”“扎木聂弹唱大赛”“‘村BA’篮球赛”等特色IP,全年开展送文艺下乡8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600余场次、送图书下乡4000余册,让农牧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文化惠民与产业振兴的双轮驱动下,截至2024年底,海南州文明乡镇创建率达80%,文明村创建率62%,五星级文明户累计达54813户,创建率46.7%。

    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家庭,海南州的文明创建之路,既是一部攻坚克难的奋斗史,更是一首共建共享的民生歌。当文明成为习惯,当创建惠及万家,这片高原大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青海答卷。

当前:B1版(2025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