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宁波永耀供电服务有限公司象山分公司鹤浦供电所所长李永军

李永军(左一)和同事们搬运岸电材料。

李永军(右)与受助女孩小玲见面。

李永军(左一)和同事为渔民养殖塘开展安全用电检查。

李永军(左二)与同事们走进老旧小区,更换楼道内损坏的灯泡、开关等。

李永军(左三)和同事在码头安装岸电分支箱。

李永军(右一)结合渔民日常用电场景,为儿童科普电力安全要点。
人物名片>>>>
李永军,1975年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村人,现任宁波永耀供电服务有限公司象山分公司鹤浦供电所所长。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工匠”、国家电网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市“技术能手”、宁波市“首席工人”、“宁波好人”等荣誉,2023年3月当选宁波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在浙江宁波的象山县,有一座被海风与波涛环绕的鹤浦岛,潮汐是它的脉搏,风浪是它的呼吸。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李永军,就将他命运的锚,抛在这片风浪不息的土地上。
从出生在这片海岛的渔民之家,到成为守护海岛光明的供电所所长,他在狂风巨浪中逆行抢险、在团圆佳节里坚守岗位、在民生需求前主动作为……热诚而甘于奉献的李永军,守护的早已不只是电流与线路,而是万家团圆的烟火气,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是为了让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的灯火,永远明亮如星河。
风浪淬炼显本色
李永军与鹤浦的羁绊,深植于血脉。1975年,他出生在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村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家。父亲驾船搏击风浪的背影,母亲在咸腥海风里操持家务的坚韧,还有邻里间那份守望相助的淳朴情谊,浸润了他生命的底色。2001年,他成为电力工作者,命运便将他锚定在这片风浪不息的土地上。
岛上的日子,台风如同不请自来的凶客。2012年8月,“海葵”裹挟着14级狂风和滔天巨浪,狠狠砸向鹤浦,35千伏南田变电站瞬间瘫痪,279根电杆被折断,整座岛屿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
洪水齐腰深,浑浊冰冷,看不清水下的断枝残瓦和未知的危险。身为抢修队负责人,李永军带着队员在洪水中手挽着手,喊着号子,艰难前行。白天,他们在倒塌的电杆旁奋战;夜晚,就着应急灯的光线,将图纸摊在满是泥浆的膝盖上,讨论抢修方案。
接连奋战的困倦、疲累袭来,但不能停下,岛上居民仍在黑暗中煎熬,没有热水,无法通信,冰箱里的食物也在逐渐腐烂……第三天傍晚,当最后一个行政村的电闸成功合上,光明终于重新照亮伤痕累累的鹤浦岛。李永军拖着如同灌了铅的双腿和一身硬邦邦的泥壳回到家,九岁的儿子望着这个面目全非的“泥人”,迟疑了好一会儿才怯生生地喊出一声:“爸爸?”
这一刻,疲惫与愧疚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灯火守望暖团圆
海岛的年,对于李永军来说,总是与别家不同。自2008年起,每年大年三十早上八点,他便准时出现在供电所值班室,与轮值同事开始长达48小时的守岁,这样的守岁一守就是16年。他深知除夕夜灯火通明对海岛人家意味着什么,他守护的,就是那份团圆的温暖。
2016年除夕,傍晚六点多,值班电话响起,是水糊涂村村民孙伟宏家断电的求助电话,“李所长,家里断电了,这年夜饭才做一半呢。”李永军拎起工具包就往外走。检查后是家庭空气开关坏了,这本是用户自己的事。但李永军还是麻利地帮忙换好。当灯光重新亮起,孙伟宏感激地要拉他喝杯暖酒,李永军摆摆手:“得赶紧回去,还有人等着呢!”——他心中装着整个岛屿的灯火,片刻不敢停歇。
这一夜注定奔波。凌晨一点,和平湾村83岁的叶老太家因线路老化冒火断电。老人早年丧子,李永军一直默默关照。故障排除后,叶老太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他的胳膊,浑浊的老泪滚落下来:“永军啊,你真好,跟我儿子一样……”李永军心头一热:“大娘,您就拿我当干儿子,有事只管喊。”李永军扶老人躺下,仔细为她掖好被角,走出低矮的院门时,岛上零星的鞭炮声已歇,寒风吹在脸上,他裹紧工装,心里却异常踏实——这满岛的灯火通明,这人间烟火的声响,便是他守岁的意义。
智慧赋能保丰年
一年盛夏的夜晚,花岙岛养殖户李顺明的紧急求助电话打破了值班室的平静——3000亩虾蟹塘因电路故障面临缺氧危机,价值近亿元的产业命悬一线。彼时轮渡已停航,李永军带着同事冒险乘渔船登岛。故障点很快锁定:养殖户自备的线路被路过的运输车蛮横地扯断。外线无恙,这内线检修本非供电所的分内之责。然而李永军没有丝毫犹豫:“修!”他深知,多耽搁一秒,缺氧就多夺走一分渔民的生计,他无法袖手旁观。
很快,增氧机的轰鸣重新在寂静的养殖塘上空响起。返航时,李顺明等三十多位居民出来送行,他们用手电光束执着照亮李永军和同事的返航路途,这些光束如同星光,映在了李永军的心间。
但李永军深知,抢修只是治标。
鹤浦的海水养殖业日益兴盛,为他们提供坚实、智慧的电力保障才是根本。李永军走渔村,访塘头,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品种及其养殖规模对用电的独特需求。
不久,一套为海岛养殖户量身定制的服务措施成型:建立详尽的养殖用电档案,发放印有自己手机号的“便民服务措施卡”,组建起宁波市首个养殖户用电微信群——“有难题,群里喊一声!”微信群成了养殖户的“定心丸”,李永军和他的团队24小时在线响应。一位养殖户在群里感慨:“以前断电像天塌了,现在知道李所长他们时刻‘在线’,心就安了一半。”
此后,李永军投入大半年心血,将岛上1036户养殖户的信息——姓名、电话、养殖品种、地点、用电量、用电形式、紧急断电时间窗口……连同精确的GPS定位坐标,悉数录入他深度参与开发的“养殖户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指尖轻点,滩涂阡陌间每一处用电节点的“心跳”便清晰呈现。这套系统后来获得了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心灯长明映海岛
这些年,李永军的足迹遍布岛屿,服务内容也早已超越电力本身。2016年,他发起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海岛义工大队。他们把岛民归家的期盼放在心上,义务维护着全岛760多盏路灯,为渔民守护夜归的光。镜头记录下他们攀着梯子更换灯泡的身影,这项“照亮渔民归航路”行动的温暖,流淌在媒体报道后的荧屏上。
在这海岛上,李永军还有一个没有血缘却让他牵肠挂肚的“女儿”。七年前的一次义工活动中,李永军注意到了小玲。小玲父亲早逝,母亲远走,与年迈祖父母相依为命。李永军在她身上看到了与那些因父母出海而留守的孩子们同样的孤单。他默默承担起小玲的学费和生活费。他的36本工作笔记里,悄然多出了一页页关于小玲的“成长计划”,细心记下她的点滴进步与小小愿望。
2025年的春节,李永军依然守在供电所的值班室里。相比早年间一个除夕夜要出门抢修十七次的紧张,如今电网的“坚强”让岛上的灯火安稳了许多。窗外鹤浦渔港连绵璀璨的灯火,倒映在墨蓝的海水中,宛如坠落人间的星河。
窗外潮声隐隐,渔火在深沉的夜色里安稳地呼吸。而这满岛的光,是电路里奔流的能量,是指引渔民归途的灯火,更是人与人之间,以心换心点亮的、永不熄灭的灯。
(象山分公司鹤浦供电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