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购物季的到来,各大直播间优惠活动纷至沓来,不少老年人对着屏幕里的保健品频频下单。面对直播间里“一瓶咀嚼片能治四五种病”“几个疗程让胃黏膜焕然一新”等夸张宣传,如何帮助家里老人守住健康和钱包?这份防坑指南需要了解。
在直播间环境中,保持理性判断尤为关键。遇到以下三类话术时,需要特别警惕:
1. 功效夸大类话术:凡是宣称“治疗高血压”“根治糖尿病”“替代药物”等的,都应立即警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只能用“辅助”“改善”等表述,绝对不能宣称治疗疾病。
2. 权威造假类话术:对“某某权威机构监制”“科研院所研发”等背书,务必查证核实。曾有直播间销售的辅酶Q10宣称是知名药企出品,实际批准文号对应的却是其他品牌。
3. 情感绑架类话术:遇到“不买就是不爱自己”等道德绑架,保持清醒。真正的健康产品,从不需要靠煽情来促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