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潮涌暖太原 实践深耕润民心
——山西省太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扫描
◎ 薛克

太原市美丽的风景。

清徐县举办精神文明建设“四个行动”主题活动。

精彩的地方文艺表演庆祝“我们的节日”。

“最美志愿者”张建中与老人拉家常。

“助盲陪跑”给盲友带来阳光。

太原市书画名家深入阳曲县乡村写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完善制度体系、建强骨干队伍、创新活动形式,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载体,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有效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增强了基层凝聚力,太原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学而践行  建强专业骨干队伍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讲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让人眼前一亮,对今后推动工作发展更有了信心。”参加培训的学员说。2024年6月,太原市文明办举办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培训,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分管文明实践工作的副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及相关业务骨干等60人参加。此次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设计授课内容,涵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解读、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设计、阵地建设等内容,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分组讨论、代表交流发言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掌握如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如何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以及如何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运作等知识,着力于全面提升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水平。

    2024年9月,太原市文明办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和相关业务骨干参加山西省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学员们深入学习了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并走进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万柏林区滨体社区、小店区刘家堡村感受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学习创新的服务模式和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

    2025年3月7日,尖草坪区委宣传部、尖草坪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举办学雷锋志愿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培训,提升文明实践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治理水平;5月7日,迎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实践本领;6月11日至12日,万柏林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班,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员单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加。

    在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中,太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队伍越来越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和品牌打造能力进一步强化,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文化铸魂  夯实城市精神底蕴

    以文铸魂,以艺赋美。《谿谷行旅图》《千里江山图》《村医图》……大屏幕上,一幅幅看似寻常的古画,经过专家的讲解,犹如一道光照进听众心里,领悟到它们的妙处。1月4日在太原市博物馆举行的“中国画·中国心”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读画者联盟宣讲会上,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野教授以《绘见:宋代的斑斓韵致》为题,深入解读了两宋绘画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也为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不竭的活水。

    7月4日,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启动精神文明建设“四个行动”:“晋风润心 文明先行”——全省精神文明战线基层宣讲行、“文明实践 结对同行”文艺战线和文明单位助力文明实践行动、“新生活·新风尚”全省文明风尚提升行动。太原市各区县积极响应,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培树向上向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9月11日上午,小店区“文明实践·结对同行”文艺战线助力文明实践行动观摩交流会召开。与会文艺工作者分享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典型案例:锣鼓协会主动走进乡村学校,开设免费的太原锣鼓技艺课程,让非遗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曲艺协会坚持“周末公益演出”,将欢声笑语送到群众身边;朗吟协会组织文艺爱好者开展文明随行活动,把文艺表演与文明倡导融入学校、社区、公园、商圈、景区等各类场景……10月20日至22日,阳曲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联合县美术家协会、县老年书画家协会,特邀六位省市书画名家倾情参与,与阳曲县美术工作者、爱好者结对相伴,在泥屯镇、杨兴乡、西凌井乡等地开展“文明实践 结对同行”名家写生活动,以艺术之眼捕捉阳曲的自然灵秀与人文底蕴。

    一系列实践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增添着历史的厚度、扩展着文化的广度、提升着精神的温度。

    文艺赋能  力促移风易俗走实

    10月17日,太原市举办移风易俗优秀节目集中展演。小品《清明新风》、快板《文明清风拂清徐,移风易俗谱新篇》、歌舞《文明在哪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节目深深打动了观众,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随之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头戏,除陋习是难点,太原市文明办以多元宣传为切入口,通过精准化、立体化、场景化传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化典型示范、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居民自治,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太原市文明办组织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革命先烈、红色主题教育、文明祭扫、文明倡议等主题宣传活动800余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从5月到10月,太原市开展“弘扬文明新风 畅享美好生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交流活动,聚焦红白事新办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弘扬孝亲文化等重点领域,深入各县(市、区)挖掘并筛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且成效显著的先进做法与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印了《全市移风易俗工作优秀案例汇编》,集中展示了基层的生动实践和智慧成果。动员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创作《移风易俗写篇章》《粒粒皆辛苦》等文艺节目20余个。向上级部门推荐的4个节目中,《清明新风》《铁算盘》《晒被子》3个获省级奖项,其中《清明新风》小品节目入选中宣部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展播节目。

    品牌打样  引领文明实践走深

    10月23日,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山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太原市选送的项目《助盲陪跑逐光前行》与《仁山乐水看晋源》分别荣获“优秀创意项目”和“潜力奋进项目”奖项。

    “助盲陪跑逐光前行”是山西省内唯一组织视障群体跑步的公益项目。项目秉持“以运动无障碍,促人心无障碍”理念,构建了专业培训、分级陪跑与康复指导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每周日在和平公园开展陪跑盲友活动,并拓展开展多元活动,助力视障群体融入社会。2024年9月21日跑团成立时仅几人,如今已发展到425人,其中三分之一为视障者。志愿者牵起盲友的手跑进城市的阳光中,把温暖带进他们的心里,书写着城市文明的荣光。

    太原是一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太原古县城所处的晋源区是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晋源区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由此,“仁山乐水看晋源”文明实践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由晋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实施,紧密围绕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联盟,融入晋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探索“文明实践+文旅”模式,开展“文旅+科普”“文旅+非遗”“文旅+文艺”“文旅+研学”等系列活动,让群众对晋源区和太原市的文化、历史、生态等有整体的、连贯的印象。

    “在社区里头,看到很多老人有一些是独居老人在那儿坐着,我深受触动,和大家商量了一下,就开始做8个社区16位老人的窗帘行动。”窗帘行动的发起者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张建中说。

    2021年4月,“窗帘行动”正式启动。志愿者和老人约定,以拉开“窗帘”为信号来传递平安,通过观察窗帘开合的方式来确保老人的安全,每天清晨窗帘拉开,表明老人安然无恙;若窗帘未开,志愿者就会前往家中查明情况并提供帮助。后来由此拓展成亮亮行动项目,包括给老人们理发、量血压,帮忙交煤气费、暖气费、手机费等。2023年,“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第八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张建中也被太原市推荐为“最美志愿者”。

    近年来,太原市持续开展好人进社区活动,把党的理论、健康知识、反诈宣传等带进社区,送到群众身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群众的零距离。

    在2024年太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评选活动中,“府城漫步”“又见傅山”“锦绣太原文化使者”等19个项目从66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嘉奖。

    今年6月11日,太原市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工作培训会,为2024年18个市级获奖文明实践项目颁发荣誉证书;4月28日,小店区“品牌引领 实践聚力 服务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培训班开班,点燃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化建设的火炬。

    如今,“并州有礼 文明我行”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正在太原市火热开展。这场全民参与的文明接力,聚焦“城市文明我来说”“城市文明我倡导”“城市文明我践行”三项举措展开,从认知传播、氛围营造到实践养成全方位发力,推动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城市的日常肌理。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供图)

 

当前:B4版(2025年11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