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午,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直播间里很是热闹,金银山村和徐圩村的村支书并排坐在直播镜头前,耐心解答村民关于医保缴费等疑问。正是午饭时间,村民们趁着空闲看看直播,她们也特意选在这个时候为大家答疑解惑。
“错过缴费时间还可以补缴吗?关于这个问题,请大家记得及时参保,如果错过参保时间,后期虽然也可以补缴,但是会有三个月的等待期……”两位村支书逐条回答直播间里的留言提问,观众纷纷点赞留言:“看直播就能搞清楚政策,太方便了!”
这场融入灵璧群众日常生活的直播,是该县创新开展“文明实践直播间”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灵璧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先在部分乡村试点推行首批“文明实践直播间”,组建以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党员致富能手为骨干的红色主播团,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走进直播间与村民讲政策、话家常。试点推行收到良好的效果后,灵璧县随即进行全域推广,目前,全县200多个村(社区)全部搭建“文明实践直播间”,通过统一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数字技术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织密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文明实践服务网。为确保直播内容既权威准确又贴合民心,县里还通过完善“党员主播—联村干部—乡镇党委”三级审核机制,从内容策划到政策解读层层把关,杜绝信息偏差。
在镇级阵地的示范引领下,各村(社区)直播间还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平台:杨疃镇邱庙村开通抖音和视频号双平台账号“小张的村干部日记”,粉丝量8万余人;禅堂镇河北村吸引邮政公司介入升级直播间,开设账号“80后村支书”,推出“政策微课堂”解读惠民政策;虞姬镇灵光村在中国矿业大学的资金支持下,建成60余平方米的高标准直播间,坚持每个工作日下午四点半准时开播,精准对接村民各类需求;黄湾镇砂坝村则由合肥工业大学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书“搭班”出镜,将高校智慧与帮扶资源引入乡村,让国家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由县及镇、从镇到村的阵地网络,让村民变成了“文明实践直播间”的“粉丝”,不仅解决了灵璧县基层宣传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从“线下阵地”延伸到“云端空间”,直达千家万户。
“过去我们把政策文件印刷出来张贴在墙上,老年人看不清、年轻人没时间看,效果并不理想。”灵璧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县“文明实践直播间”采用曲艺宣讲、方言解读、专场答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医保社保、养老认证、政府补贴等政策讲深讲透。此外,在民生服务层面,“文明实践直播间”更延伸出“线上反映、线下办结”机制,各村将线上采集的问题及时梳理汇总,形成“收集—分流—办理—反馈”完整链条,让群众诉求有人应、有人办。
“村里有段路面破损,能不能尽快修一下?”“广场舞的音乐太吵,可以协调个合适场地吗?”在邱庙村的直播间里,村民的这类诉求时常刷屏。对此,村里推出“小张说事”面对面活动,线上通过直播间收集村民急难愁盼,线下村干部集中回应、现场处理、限时办结。这种“线上互动+线下联动”的治理模式,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截至目前,灵璧县通过“文明实践直播间”收集群众诉求办结率超98%,一批民生小事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化解了矛盾,凝聚了合力。
多元赋能的“文明实践直播间”,不仅将政策传进了群众心里、民意收进了村情台账里,更把乡村经济发展活力裹进了每一笔电商订单里。
“这是我们村的黑花生,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现在下单还能享受包邮优惠!”在禅堂镇河北村的直播间里,主播热情地推销当地特产。该村构建“直播+企业+合作社”模式,已为当地企业带来超千万元的订单收入。村集体通过直播带货收取企业佣金,将收益用于挖沟修渠、铺设管网等民生工程,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村貌提升的双赢。
邱庙村则通过直播间帮助村民销售自家干菜、鸡鸭鹅等农产品,村“两委”义务承担售前售后、物流发货等环节的工作,用村集体收益补贴农户运费,让村民“产品变现不用愁”。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该村还计划将闲置房屋改建为直播技能培训中心,免费为村民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助力村民实现独立直播增收。
200余个“文明实践直播间”,如同200多座“连心桥”,灵璧县以创新之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民意收集更有效率,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具活力、产业发展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