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州级巡讲团在甘孜县开展活动。

甘孜县公安局下雄派出所所长、洛戈梁子警务站负责人刘鹏(“四川好人”)在理塘县开展“榜样在身边”巡讲。

巴塘县开展《甘孜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

德格县俄支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3月5日,泸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倡导志愿服务队在泸定桥广场开展《甘孜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

丹巴县梭坡乡藏寨秋景。

10月28日在丹巴县东女国广场举办“嘉绒古韵 碉楼长青”“我们的节日·重阳”甘孜州主题文化活动。
初冬的甘孜,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比风景更打动人的,是文明和谐的气象——整洁的街道上,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和谐的社区里,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广袤的乡村中,文明新风吹拂……
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全州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在于“创”
执文明之笔,绘城乡新貌
“现在我们这里街道整洁了,道路红绿灯完善了,交通有序了,住着舒心。”在情歌之城康定生活了40年的李先生感慨道。
情歌之城的变化,只是甘孜州文明创建丰硕成果的一部分。近年来,甘孜州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形成“一把手”主抓、多方协同、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体系。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甘孜州有7个村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4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个家庭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1所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文明创建成果,最直观的体现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连续12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的康定坚持“内外兼修”,一方面大力实施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环境综合治理和民生普惠“四大工程”,一方面让文明教育贯穿创建工作全程,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行为中。同样,对“精致”的追求让巴塘县昔日脏乱差的菜市场变得整洁有序,白玉县则拥有了第一个AAAA级旅游景区。
在甘孜州,新龙县仁乃村、雅江县松茸村、康定市色龙村等“全国文明村镇”,将文明理念深植于日常,以扎实成效为高原地区的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新龙县仁乃村以“红黑榜”积分管理为抓手,推行“12345”文明实践工作法;雅江县松茸村创新设立“积分超市”,以“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大文明”;康定市色龙村通过“三治融合”治理,连续十年实现“零上访、零刑事案件”。
文明在于“育”
铸精神之魂,育时代新人
在泸定县冷碛镇木瓜沟村党员活动室前的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文艺”宣讲正在进行。杵坭山歌队将党的创新理论编入山歌中,引来阵阵掌声。“这样的宣讲我们爱听!”村民王成兵笑着说,“山歌好听,我还记住了政策!”
从泸定县的“山歌新唱”到色达县的“天际牧场·理想色达”马背宣讲团,从石渠县“汉藏双语”文化墙到炉霍县的“好人宣讲队”……这些深深扎根乡土的宣讲模式,正以一种可亲可感的方式,让党的政策和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玉县探索推出“五五”宣讲模式与“九步工作法”,着力打造“麻贡嘎”宣讲团与“德润万家·理响白玉”特色品牌。
理塘县的“天空之城·与理同行”宣讲团同样名声在外。“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党的声音传到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一名宣讲团成员这样说。他们采用“理论+文艺”“理论+融媒”等模式,开展宣讲600余场。
文明培育,离不开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以来,甘孜州“榜样在身边”先进典型基层巡讲活动深入甘孜县、稻城县、色达县、理塘县、泸定县、丹巴县等地。“雪线信使”其美多吉30多年如一日在“川藏第一险”邮路上书写忠诚;“平安守护者”刘鹏在海拔3980米的洛戈梁子警务站驻守9年,筑起平安屏障;“坚强脊梁”呷太措不离不弃照料患病丈夫十多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报告会上,一个个源于平凡的故事,释放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一场报告一堂课,我要把这些故事带回村里,讲给更多人听。”一位听众表示,榜样就生活在身边,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
据甘孜州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州已建立完善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修订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奖励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办法》,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礼遇树立起“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厚植道德的沃土,终将结出硕果。甘孜州近年来涌现出“中国好人”3名、“四川道德模范”2名、“全国学雷锋示范点”2个、“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名以及“四川好人”17名。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在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全州各中小学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300余场次,覆盖2.3万人。2024、2025年两人获评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德格县依托“格萨尔王故里”的深厚底蕴,通过举办音乐季、选拔文化大使等活动实现“以文化人”。得荣县精心打造的“桐得学堂”成为青少年开展文明实践的“课堂”,该项目目前覆盖学生220名。“在文化浸润中,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得荣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在于“践”
践服务之诺,暖千家万户
冬日的“云端石渠”,白雪皑皑。在洛须镇龙溪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马背宣讲队”队长松夏带领队员顶风冒雪前往偏远的牧场。“再远的路也要走,再冷的天也要去,我们要让党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松夏说。
近年来,甘孜州紧扣基层需求、突出地域特色,构建起“阵地全覆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准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而其基础,就在于一张从县城延伸到乡村的网络。甘孜各县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巧妙整合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政务中心、车站、景区等各类公共空间,着力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一批精准回应基层需求的特色项目也应运而生,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覆盖到哪里”。
炉霍县建成“货车司机之家”,巧妙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白玉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157个,配备人员45名;得荣县创新推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积分兑单”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这些探索,让文明的触角延伸得更深、更广。
有了覆盖全域的阵地网络与灵活机制,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丹巴县甲居藏寨,志愿者拉姆初笑着说:“我们不仅是导游,更是文明旅游的宣传员。”如今,志愿服务岗遍布全州主要景区,成为大美甘孜的文明窗口。色达县的“爱心妈妈”“周末课堂”和“马背宣讲”,石渠县洛须镇龙溪卡村的“精神共富”示范点……这些品牌发挥着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深层价值。
文明,在危急关头和细微之处愈发彰显。今年10月2日,在海拔4700米的卓雍措,民警仁真东周与救援队伍徒步两小时,以“最暖后背”接力背负因严重高反而昏迷的游客下山,上演了一场高原“生死时速”。在道孚县,环卫工人巴桑捡到装有黄金的贵重提包,毫不犹豫地上报并最终物归原主……这些瞬间,汇聚成甘孜最动人的文明底色。
文明旅游也成为大美甘孜的一道风景。在318沿线,雅江县志愿者热情开展“安全文明游”引导服务;泸定、康定等地市集秩序井然,游客与居民共同维护节日环境。这背后,是全州文旅、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持续打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旅游市场,为文明旅游保驾护航。
不仅有“爆发力”,更有“持久力”。甘孜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表现了“绣花功夫”、久久为功的治理智慧。炉霍县一面高规格表彰“孝老爱亲文明户”,一面设立“道德黑榜”曝光不良行为,一正一反,涵养清风正气。巴塘县则拍摄《呀嘿,这下糟糕了》系列微短剧,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倡导文明,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丹巴县出台婚丧事项办理“十二条意见”,推动乡风文明从“他治”走向“自治”。“现在办酒席不再攀比,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梭坡乡一位村民这样说。
节日也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好时机。甘孜州文明办高度重视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以中秋、重阳传统节日为重点,包装了文明实践集市、非遗产品展示展现等内容,举办了一系列贴近群众、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其中,道孚县承办了“月映道孚·情聚家国”“我们的节日·中秋”甘孜州主题文化活动,康定在情歌广场举办“万人赏月诵中秋”晚会,雅江县举办“崖畔邀明月·江声颂祖国”音乐汇,泸定县举办中秋市集,色达县举办非遗嘉年华……丹巴县承办“嘉绒古韵·碉楼长青”“我们的节日·重阳”甘孜州主题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更让文明新风吹拂城乡,展现出甘孜深沉的文化温度与昂扬的精神风貌。
文明在于“新”
探治理之路,写时代新篇
创新,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每个季度的周末,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里总是人头攒动。村民们仔细核对自家的文明积分值后,有序排队兑换生活用品。
村民中则用50个积分兑换了一桶菜籽油。“房前屋后、庭院整洁卫生得1分,年度内有劳动力务工3个月以上得5分!”她笑着介绍积分细则。如今,这样的场景在甘孜州57个行政村已是常态。近年来,甘孜各地立足地域特色,探索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治理新路径,让文明理念逐渐融入日常、化为风尚,“积分制”是创新实践之一。
机制创新为治理现代化夯实根基。在泸定县,“小小讲解员”项目已培育数百名青少年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构建起“学习—实践—传播”的红色育人闭环。与此同时,乡城县创新设立“文化村长”岗位,带领村民开展科普讲座、非遗手工等活动,推动乡村实现从“学文化”到“用文化”的深刻转变。
治理创新,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创新推出“雪山文明公约”,将生态保护、文明旅游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自发参与环保志愿、文化讲解等服务,绘就生态与文明交融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乡城县则聚焦精神富足和矩阵宣传两大关键任务,扎实推进“乡音理城”“农牧民星期天”“田园白藏房”三项特色品牌建设。
文化创新,让治理底蕴更加深厚。丹巴县通过“善行义举好人榜”常态化宣传身边榜样,营造“学榜样、做榜样”的浓厚氛围;甘孜县在宣讲中融入红色故事、家风家教等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提升群众道德自觉。这些创新实践相互促进,形成了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文化赋能的良性互动。
治理创新的最终成效,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泸定县成武小学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稻城县香格里拉镇通过党务村务公开和党组织引领,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文明扎根在人心”的目标。从积分超市的热闹场景,到“小小讲解员”的稚嫩童声,再到雪山脚下的文明公约,这些创新实践正如星星之火,在甘孜大地上点亮了文明之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七十五载文明同行。从雪山脚下到金沙江畔,从古镇藏寨到现代新城,甘孜州精神文明建设的足迹已深深烙在这片高原热土上。文明培育铸就精神高地,文明实践激活治理效能,文明创建绘就城乡新貌——这一切,共同汇聚成大美甘孜高质量发展深沉而澎湃的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孜州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新的历史正在书写,文明甘孜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