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梅花村街道共和村社区铁路文化博物馆。(梅花村街道供图)
独特魅力
独特的亲和力与本土性,激发居民强烈的情感共鸣;历史文化价值、居民共创以及融入日常的轻松体验,也是核心竞争力
发展瓶颈
展品数量有限、同质化明显、资金保障不足、专业讲解力量较弱等问题,成为其发展之路面临的现实挑战
长红路径
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深化校地、军民合作,构建一个开放的文化展示空间,让历史文化变得触手可及
近期,全国多地的中小学生迎来首个秋假。秋假期间,不少青少年选择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其中,近在家门口的社区博物馆也随着秋假潮“热”了起来。
社区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形态蓬勃发展,不仅是收藏记忆的场所,更是传播文明的基层枢纽,深受群众欢迎。社区博物馆缘何兴起?又如何破解发展瓶颈,让文明扎根市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有何独特魅力?
情感共鸣和融入日常是灵魂
相较于传统大型综合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以其独特的亲和力与本土性,构建起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化场域,将承载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与居民鲜活的个人记忆相融合,使静态的陈列升华为活化的集体记忆,从而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与社区认同。
在四川成都武侯区望江路街道老马路社区“时光印记·微博物馆”的展示墙上,成都制药四厂员工合影、粮票、搪瓷盆等承载时代记忆的旧物件照片和峥嵘岁月的老照片,串联起老马路居民的流金岁月。
“社区不少居民都是同一个厂的老工友,有着共同的奋斗记忆,这些文化是社区的宝贵财富。”老马路社区相关负责人张先波告诉记者,居民家中的旧物件和老照片承载着居民的集体回忆,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居民共创”所构建的情感连接,也是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在广东广州绢麻纺织厂旧址上建起的绢麻社区,居民们主动捐赠与绢麻纺织厂相关的物件,打造出绢麻社区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绢麻厂和广州在几十年中的发展,更留住了一代工业人的奋斗记忆,延续了绢麻文化的根脉。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与传统大型综合博物馆的“高门槛”相比,大多数社区博物馆有着免预约、不拥挤的轻松体验。
“热门博物馆要靠‘抢’,社区博物馆随时都能‘逛’,不用特意规划行程,出门溜达着就去了,特别轻松。”重庆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玉屏路社区居民张女士说,社区博物馆就建在邮电小区的露天边角地,她和家人下楼散步的时候,就能了解从古代烽火传信到现代5G技术的通信发展。
在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民生工程下,社区博物馆以其近距离优势,将看展从一项需要计划的“文化活动”,转变为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打通群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面临哪些瓶颈?
同质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成拦路虎
社区博物馆在“守护记忆、安放乡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之路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记者调查发现,受限于自身的定位与规模,社区博物馆普遍面临展品数量有限、同质化明显的问题。同时,活动形式也多以基础性的导览和讲座为主,这使得场馆难以持续、深度地吸引群众参与,最终影响了其多功能发挥与有效运行。
可持续运营的资金保障同样掣肘。共和村社区是广州著名的铁路职工生活区,为留住这片区域深厚的铁路文化根脉,梅花村街道于2006年依托街道文化站,建起共和村社区铁路文化博物馆。梅花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雪霞告诉记者,共和村社区铁路文化博物馆没有专项运营资金,日常水电等开支均由文化站工作经费统筹支持。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云南昆明官渡区矣六街道子君民俗博物馆,其场地建设资金主要靠子君社区自筹,绝大部分展品由居民捐赠,少部分由社区出资购得,日常水电、维护费用也由社区自行承担。
专业讲解力量不足,也影响着社区博物馆的服务品质。目前,多数社区博物馆的讲解工作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虽保证了内容的贴近性,却也暴露出专业性的短板。采访中,有居民反映:“讲解缺乏深度”,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内涵的进一步需求。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社区博物馆如何应对来自“内向性”的社区生活与“开放性”的旅游发展双重压力。今年5月,陕西西安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张家巷村社区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第五批社区博物馆名单,张家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贺黎民告诉记者,随着游客增多,社区博物馆面临文旅融合深度不够、游客的观光需求与村民的日常生活难以平衡等难题。
如何实现长红?
构建“无围墙”的文化展示空间
如何破解社区博物馆发展瓶颈,保持持续吸引力,让文明深度融入市井生活?
上海、深圳进行了有益探索。上海于2024年在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打造了集生态科普、自然体验、校外教育于一体的声光电沉浸式体验社区博物馆,并持续开展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深圳福田区的“紫识东苑”社区博物馆,除了公益性的日常展览和对外文化交流,还设置了知识咨询等付费服务,将专业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愿意参与的教育活动。
针对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对运营良好的社区博物馆给予补助,同时推动校地合作、定向培养等模式,促进高校资源向社区下沉,并通过建立志愿者长效培训机制,提升社区博物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社区博物馆的价值,在于让历史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东来表示,社区博物馆把老物件、老故事、老技艺直接“安”在群众的生活场景里,成为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阵地。
苏东来告诉记者,社区博物馆不能仅仅是一个“馆”,它的发展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开放的、“无围墙”的文化展示空间,在开放的空间格局中,深化校地、军民合作,持续丰富社区精神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