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根基 打造育人高地
——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工作纪实
◎ 丁永刚  芮光  李莉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漯河四高”)紧紧围绕落实“六个好”创建标准,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首批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德育先进集体”等30余项荣誉。

    党建领航强基,机制保障提效

    漯河四高以“思政统领,铸魂育人”党建品牌为抓手,以“清廉学校”建设为依托,打造“务实、清廉、高效”的领导团队。

    思想建设抓牢实。校党委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周组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4个党支部实现“书记与部门负责人一肩挑”,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党员干部带头攻克教学、管理难题。

    规范管理聚合力。成立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台账》,实行“周通报、月总结”闭环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行校外公开制度与校务会议管理制度。

    特色模式见实效。创新“三联系三示范”育人模式,制定《中层干部联系班级活动实施方案》《党员联系学生活动实施方案》。校级领导各联系1个年级,年均参与教研活动20余次;中层干部精准对接60个班级,每周推门听课2节,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并加强班级管理;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235名学生,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多维发力铸魂,五措并举育人

    漯河四高深耕思想道德建设,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让育人初心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让品德修养在浸润中厚植生长。

    思政课堂“走新更走心”。依托政治教研室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协调学校各个部门联动发力,形成“学校领导带头讲、学科教师融合讲、思政教师重点讲、班主任常态讲”的“三全育人”格局。

    法治教育“落地见实效”。每学期开展法治报告会、防欺凌专题讲座各2场;开展法治宣传周活动,常态化实施“五个一”活动(宪法诵读、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治手抄报),实现校园零欺凌事件。

    传统文化“浸润日常”。深挖许慎文化底蕴,东校区建成“许慎文化长廊”,西校区打造国防教育主题花园;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端午包香囊、中秋诗会、重阳尊老孝老、春节义写春联等活动;将非遗项目心意六合拳纳入体育课程,厚植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志愿服务“常态见温度”。构建“党员+学生”志愿体系,开展“百师访百家”、城市清洁、交通疏导、安全宣讲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心理护航“精准有力度”。建成市级示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1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力;构建“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三级护航网络;开设“心理树洞”信箱,开展“高考减压”“情绪管理”等团体辅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名师引领赋能,四新驱动成长

    学校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构建“师德筑基、专业赋能、梯队优化”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文明校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师德筑基常态化。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定期学习、先进事迹宣传、演讲比赛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选树活动,引导教职工强化敬业爱生意识。

    专业成长精准化。聚焦“四新”(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开展教学提升活动。组织开展党员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教学大比武;坚持周一集体教研、周三公开课常态化,夯实“个人初备—团体研讨—二次备课”三级备课流程,扎实推进“分层教学案”开发;稳步推进“三步导学”高效课堂模式,开展新教师汇报课、过关课与高级教师展示课,积极培育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20余名。

    梯队培育立体化。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双培养”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开展暑期培训、专题研讨、跨校交流等活动。

    师资矩阵优质化。全校342名教职工构建“老中青”研究型梯队,形成“专家引领、骨干支撑、青年成长”的完善体系。

当前:B3版(2025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