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一年卖45万册 读者热衷经典阅读
        近日,中华书局给出一组令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一本《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去年一年卖了33.8万册,如果加上繁体字本等各种版本,该书总销量达45万册,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在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销量也在攀升,乐坏了出版社。
        数字 
        《论语译注》一年销售翻番

        中华书局市场部主任李忠良面对这组数字,都有些吃惊。2006年,中华书局根据读者需求推出《论语译注(简体字本)》(杨伯峻译注),当年卖出6000册,时至2015年销售15.6万册,而2016年比2015年的销售又翻了一番。
        高端的专业国学经典热销,连专业出版人也大呼意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田松青三年多前开始策划国学典藏系列丛书,“我看到网上有一些读者反映,希望读到古人对经典的注释和评说,读更原汁原味的古籍。”2013年左右,上海古籍出版社尝试推出了包括《论语》《诗经》《周易》等在内的首批图书,反响不错。此后逐年加大规模,如今已推出包括《牡丹亭》《桃花扇》《近思录》等在内的60余种。这些过去摆在学者案头的读物,没有今人今译,竟几乎每种书都会重印,“每年每种书首印量在4000至5000册,但一年之内都会重版。”田松青透露,如果在过去,这类学术高端读物顶多印一两千册。
        变化
        读者不满足读解构过的经典

        读者对讲解类、普及类的国学读物不再满足,而更愿意只身深入到国学经典的腹地“探险”。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遥想起2007年前后,曾出现一轮国学热,于丹、马未都、王立群、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讲解传统文化,“但我们发现经典读物销量并未发生变化,反倒是《百家讲坛》之类的书畅销。时隔十年之后,情况有了根本不同。”他认为,现在的读者开始真正关注经典,而不是追求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这一轮国学热更扎实、深刻,更贴近中华文化的本源。田松青也认为,这说明有些读者不再愿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构过的经典,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
        面对大家对经典的热闹阅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很开心,“这说明传统文化在重新回归,这是好事。”不过他也提醒,所谓原典,永远是少数人在看,古典文学教授把《论语》和《孟子》一字不落全看完的也没几个,“作为普通大众,我并不提倡读原典,对他们而言,读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更现实。” 仲新
当前:A3(2017年0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