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行榜看网络文学流变
  在我国网络文学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节点不能忽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文学逐步由草根化向主流化的方向演变。2008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联合做过一次网络文学10年盘点;2015年和2016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和中国作家网共同推出了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在这两个总结中,可以观察到网络文学近20年来的流变过程,并由此进一步探索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东方文化、中国概念是衍变发展的主线
  最开始,网络文学主要是文学爱好者的网络冲浪,今何在、李寻欢和邢育森等在网上发表的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却在网上红极一时、影响广泛。2010年之后,移动阅读风靡一时,超长篇小说逐渐成为网络文学主流。
  东方文化、中国概念始终是我国网络文学衍变发展的一条主线,大量作品都有明显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痕迹。这些作品在网络文学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力,应该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流。所不同的是,随着读者的细分,近年来的网络小说在类型划分上越来越细,出现了多种被称之为“流”“文”“派”的数十种小类型,比如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中医药文化、古代饮食文化、文物书画鉴赏均以故事的形式在网络文学中得以重现,提供给了读者丰富的阅读选择。
  内容创新是互联网文化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
  内容创新依旧是互联网文化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其根本是作品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只有不断创新、提升品质,网络文学才能坐稳互联网文化产业链上游这把交椅。就目前的情况看,网络文学IP暴热现象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它的确给网文作者带来了较之从前成倍增长的收益,也为文学网站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前景光明的道路;另一方面,一哄而上、只顾眼前的商业趋利行为,导致网络文学同质化现象蔓延,大量作品跟风、雷同,缺乏新意。
  自2014年以来,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出现了明显的回归迹象,洋溢着生活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及时反映了这一变化。与传统纸媒小说所不同的是,网络小说对现实的书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明显职业写作特征的技术流,另一类虚实相间的意识流则是以人文精神联通现实中的虚拟世界,其它关注现实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热捧。从“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中可以看到,近年来的幻想类小说开始接地气了,不再一味靠“打怪升级”吸引眼球,而是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幻想找到了思想的底座。另外,生活流也成为网络文学关注现实的辅助手段,如美食文和医学流等新的作品类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时代发展推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
  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仅是网络文学自身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和历史的必然,是当代文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提倡网络文学主流化并不是要求网络文学完全按照传统文学的路子走,而是说既葆有网文特色又面向“现实”的创作精神,才是网络文学长远发展的正道。
  当然也必须看到,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存续形式仍然在不断变换和升级,从在线写作到新媒体传播,从数字出版到IP运营,从作品内容到表现形式再到审美标准也处在变化之中。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科技日新月异,读者趣味不断翻新,新的作品形态层出不穷,凡此种种均给我们探寻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正因如此,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必须深入到网络文学内部,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和批评话语,充分揭示网络文学作品中题材选择、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视野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网络文学作品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学元素,予以积极推广和鼓励。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既有象征意义,也有实际作用,可谓是任重道远、不可或缺。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前:A4(2017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