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版书,这块“唐僧肉”如何吃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50年的保护期限,今年老舍、傅雷、陈梦家、邓拓等名家的作品结束保护期限。而从明年开始,张恨水、潘光旦、周作人、翦伯赞、吴晗、赵树理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将陆续结束保护期。
根据伯尔尼公约,作者去世后50年,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就进入公有领域,也就是成为公版书。使用公版书不会侵犯作者的版权,也无须再征得作者和继承人的同意和支付版权费用。因此,在很多人眼里,公版书是谁都可以吃一口的“唐僧肉”。但事实证明,公版书这块“唐僧肉”并不那么容易吃。
公版书为何遭遇版权问题?
今年3月3日,傅雷著作财产权合法继承人、傅雷次子傅敏等两原告方来到北京海淀法院,要求被告台海出版社停止侵权、公开致歉并赔偿39万元。事件的起因是台海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傅雷家书》。1966年9月,傅雷与夫人朱梅馥离世,到2016年整整50周年。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从2016年12月31日以后,傅雷的作品进入公有领域。
傅敏的版权代理人江齐勇表示:“傅雷的著作权进入公版并不意味着《傅雷家书》也进入公版。因为《傅雷家书》不仅仅包含傅雷夫妇的家信,还包含傅聪家信,傅雷夫妇给儿媳弥拉的英文、法文信的中译本和楼适夷的代序。《傅雷家书》是由这四部分构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虽然《傅雷家书》的版权问题,法院还没有给出判决。但是近年来有关公版书的版权纠纷接连不断。
2015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荫麟《中国史纲》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模仿抄袭,中华书局提起诉讼并胜诉,侵权方除停止出版、发行涉案图书并登报致歉之外,还赔偿中华书局6万元。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作者已于1942年去世,该书早已成为公版书,多家出版社都曾出过。但为什么中华书局在此案中仍然获胜了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判决书给出了答案:“虽然中华书局版《中国史纲》附录部分收录的作品权利并非中华书局所享有,但中华书局在附录部分的策划创意、标题安排及内容选取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能够体现出编撰者智力创作……其权益理应得到保护。”
该书编辑、中华书局人文图书编辑室副主任徐卫东对记者说:“虽然是公版书,但我们并不是单纯地把原书拿来翻印,而是加入了编辑的创意,编辑的知识产权也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版书只需拿来就印?
尽管理论上说公版书拿来就能印,但这并不意味着做好公版书很容易。
徐卫东策划编辑过一套“跟大师学国学”丛书,40余种图书都是民国时期知名学者的作品,基本都属于公版书。这套书自出版后一再重印,成为常销书。徐卫东总结成功的经验在于选书的眼光和编辑的努力。徐卫东认为,公版书也不是简单拿过来就印,还是要体现编辑的创意,使内容更加丰富。
除此之外,童书市场近年非常火爆,连续10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其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经典作品作为公版书几乎所有相关出版社都出过。但2016年,接力出版社推出一套“名著名译名绘版”的公版童书仍然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名著的译者是杨武能、王永年、王干卿等翻译大师,绘图者是曾荣获“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的澳大利亚著名画家罗伯特·英潘。
“译文质量、绘画质量和装帧设计达到了‘三高’,这样的书,小朋友读了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的。”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这样说。
做公版书是“炒冷饭”?
由于不存在稿费、版税等支出,公版书的成本通常较低,因此低定价成为公版书的一大特征。
“但书和书是不一样的,叶君健、杨武能翻译的能和别人一样吗?读者应该有经典意识,读经典一定要读名家的译本,不能只看定价。”白冰说,因为名家名译名绘的单本定价是98元,所以从销量上根本无法和同类图书竞争。“我们给书店的折扣是六五折,可是有的出版社能给三折。低定价、低折扣现在是公版童书的普遍现象,导致恶性竞争。”白冰说。
据统计,《安徒生童话》有上百个版本,《福尔摩斯探案集》的版本超过500个。“尽管我们也做公版书,但我还是要说,公版书出得太多是对出版资源的浪费。就为了赚点钱,一个作品反复请人翻译,反复印,没意思。”白冰说。
“我觉得公版书不能以‘炒冷饭’的心态去做,而应该起到价值发现的作用。”徐卫东说,有些作品、有些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忘在历史中,但他们的作品仍然是有价值的,作为编辑和出版者,就要把他们发掘出来,赋予新的价值。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