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夕阳红 情注青少年
记眉山市关工委的工作事迹
本报记者 贺贵成

【获奖档案】

       自2012年以来,四川省眉山市关工委先后5次分别被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表彰为全国、全省先进集体,2014年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2015年作为四川受表彰的唯一先进集体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表彰大会。2012年,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牟刚俊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 

 

       “尊敬的爷爷奶奶们:我是你们资助的学生王凤宇,由于我父亲于2014年11月突发脑溢血致残至今,我一直受着你们的恩惠。我于2015年在丹棱中学毕业,现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我各专业平均分为84.1,我参加了文法学院的院运会并成功拿下了400米的冠军……”这是记者4月13日,在眉山市关工委读到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在成都理工大学记者见到了王凤宇,他十分动情地说:“我能取得好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全靠关工委的关心和救助,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唯有努力,方能回报!”
       助学成才,圆贫困学生上学梦。自2004年以来,眉山市关工委,共发放助学基金1790多万元,持续资助贫困学生1307名、10793人次,其中已有300余名大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帮助1488名贫困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
       “贷动青春”担保,助推青年创业
       青神县瑞峰镇中岩村坐落于大山深处,唯一通往村子的公路崎岖狭窄而陡峭,山路两旁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每隔一段时间,中岩村的80后小伙子吴勇智就沿着这条山路,骑着摩托车把自家农场的山地鸡、鸡蛋等农产品运往五六公里外的镇子,再通过快递卖给全国各地的买家。这上山下山风里来雨里去,一来一回就是半天,吴勇智就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
       谈起自己在小山村的创业路,吴勇智感激不已:“几年前,如果不是关工委的大力支持,我是走不上成功之路的。”
       吴勇智退伍在外做厨师时,偶然发现土鸡市场需求旺盛的商机。他想,家乡山清水秀,何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养殖跑山鸡?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带领乡亲增收致富,吴勇智打算自己先做出样子,带头创业。
       2012年吴勇智放弃了在都市打拼的生活,毅然辞职返乡,利用家乡荒废的6公顷多的山地自养土鸡。“听了我回乡养殖的想法,朋友家人起初都很反对。”创业之初,吴勇智承受了不少外界的压力,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他不顾旁人非议,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大山里,走上了养鸡创业路。
       资金不足,是关工委的叔叔阿姨通过“贷动青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帮他贷了款。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口碑相传,吴勇智在微博有了第一批稳定客户,并同时开通微信和淘宝店。通过微博、微信图文并茂“直播”土鸡信息,网店销售土鸡产品。创新的销售模式、过硬的土鸡和鸡蛋质量,让吴勇智的淘宝店在网上已小有名气。
       目前,吴勇智养殖场土鸡存栏量大约5000只,土鸡蛋最高4元一枚,品质上乘的土鸡可卖到70元一公斤,网店月销额上万元。“现在我家的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买家需要提前预定。”
       2016年6月,吴勇智被评为青神县首届十佳创业明星,也被党组织发展为一名预备党员。
       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牟刚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给有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的农村青年提供资金扶持,眉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与团市委从2014年启动了‘贷动青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帮助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先后投入担保资金300万元,由团市委与市邮储银行合作,发放贷款2035万元,帮扶171名农村有志青年创业,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开辟了新路径。” 

       建设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成长
       “基地是我心中的乐园,难忘的经历。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一定会迎来幸福。”青神县西龙小学六年级的贫困留守学生佳新在日记中写道。
       父母离异、家庭贫困、成绩较差,这些原因使佳新变得性格孤僻自卑,成了学校的问题学生。参加了实践基地活动后,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在军事训练、农事劳作中,他比别的孩子学得快、完成得好,教官不停地赞许,使他第一次感到了自信,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在篝火晚会时跟着同学哼起歌来。
       眉山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为果说,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于2013年底眉山市六县(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坚持“让学生经历一次体验,感受一次成功,尝试一次创新”的办学理念,开设军事训练、生态体验、科普普及、廉洁教育、志愿服务、拓展训练六大课程体系,从“形” “美” “强” “德” “孝” “心”六方面提升青少年素质,使基地成为孩子们动有所获的理想场所,玩有所乐的成长乐园。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主要是以学科课程教育为主体,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眉山市关工委创新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后,让学生每年能有几天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劳作耕种,锻炼体能,感悟收获、分享快乐,“这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途径,能培养和鼓励学生们大胆实践、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眉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局局长杨志华坦言。
       彭山二小一位带队老师说,让学生在实践基地摸爬滚打,提升本领,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也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
       一位家长在感谢信中写道:现今的孩子们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田头转转、到地里耕种,既出力流汗、劳作身心,又增长见识、体验生活,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我的小孩通过在基地亲手种菜喂猪、做饭烧菜,不仅学到了技能,更是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艰辛,感悟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截至目前,眉山全市6区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共投资1490余万元,建筑面积21886平方米。已开班1052期,培训中小学生15万余人次。
       开办家长学校,助力家庭教育
       2014年6月,仁寿县创办的家长学校、青少年谈心站、青少年假日学校的经验,在民政部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讲习班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和全国推广。
       仁寿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克能告诉记者:“我们县家长学校,集关工委、教育局、妇联三家之力,边办边总结,形成了县上建总校、片区建指导组、学校建分校、自编教材、组建讲师团统一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提升家长素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是我市各级关工委举办家长学校的初衷。”眉山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邱小莉说。
       东坡区关工委针对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其子女普遍托付爷爷、奶奶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升级创办了“祖辈学堂”,有针对性地为爷爷奶奶们开课,既让祖辈承担起监护教育孙辈的社会责任,又学会新形势下监护管理、教育青少年的正确方法。仅2016年,全区共举办祖辈学堂90期,参训的祖辈达2.1万余人次。
       据统计,全市共开办家长学校375所,培训家长110万人次。

当前:B1(2017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