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更宽的视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切实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17年3月21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这个《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意见》充分肯定了新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指出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还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明确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内容、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抓好贯彻落实。
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世纪之交,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份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一点,要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经常讲、反复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地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总之,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看,精神文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五大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学习宣传等项工作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型的工作方法,那么,如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出彩出新出成效,就需要对基层实践经验及时进行调研总结提升,深化对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体制机制创新,更高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打造新亮点、探索新思路。
(二)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个合理的制度设计,胜过千次万次的突击治理。下一步,要按照《意见》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把那些符合实际、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并被实践证明的规律性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法律法规和重大公共政策的道德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具体法规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加强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文明创建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避免极端个别事件对社会公序良俗带来负面冲击。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三)要以更宽的视野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意见》指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价值,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文明进步、开放自信、亲切友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抓住有利契机,在世界舞台展示当代中国文明风采的同时,为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真诚对话、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意见》中明确,要在赴境外留学、经商、从业、旅游人员中开展争当“文明使者”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认真总结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抓好工作落实,培育精神文明创建新的增长点。
(四)要切实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工作创新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还要抓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和表率作用。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广大共产党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养成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其次,精神文明战线队伍要率先垂范。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在致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的信中说的那样:精神文明建设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得益于我们有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能打硬仗、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队伍。长期以来,文明办系统的干部扎根基层、默默耕耘,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十分辛苦,成效十分显著,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方面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增添了光彩,为精神文明建设赢得了声誉,为党的全局工作作出了贡献。实践证明,文明办系统的工作队伍是一支骁勇善战的文明之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自警自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奋发的豪情斗志、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辉煌。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形成多方联动、共创共建的合力,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四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当前,人员编制少已经成为制约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一个瓶颈。拿中央文明办来讲,刚才列举了那么多工作,仅凭中央文明办目前的几十号人,就是摸爬滚打、拳打脚踢也很难做到各项工作并驾齐驱、齐头并进;拿各省(区、市)文明办来讲,从机构设置看,有的是行政编制,有的是事业编制;从级别上看,有的是正厅级,有的是副厅级;从处室设置和人员配备看,有的设6个处室,近60人,有的除领导外,只有一个办公室,三五个人;在一些城市,甚至是全国文明城市还出现了文明办领导职数被削减、机构被撤销、人员被分流的状况……这些问题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委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加强队伍建设做起、从加大投入做起,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侯化生,男,中共党员,辽宁朝阳人。1997年由沈阳师范大学团委调入辽宁省文明办调研处工作,2007年正式调入中央文明办,现任秘书局调研员。多年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坚持笔耕不辍。曾在《光明日报》《辽宁日报》《精神文明导刊》等报刊发表作品30余万字,参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事记》《社会公德读本》《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方法100例》等图书的编写工作。责编的《精神文明建设》杂志“文化广角”栏目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期刊优秀栏目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网络不文明: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文在《精神文明报》湖州杯好新闻评比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