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觅童趣
回想那些清丽明快、充满童趣的古诗词,颇得会心之趣。这些诗词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读来朗朗上口,从中可以看到童心可掬、童趣盎然的样子,让人们体会到儿童的单纯好奇,以及那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真世界。
现在的儿童在家里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古代却不是这样,他们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把乡村儿童玩耍之余为父母分担劳动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这样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短短数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古时候的儿童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们可玩的东西多得很。古诗词中描写童趣最多的是游戏场景,比如钓鱼、捉蝶、捕知了、放风筝等,这些熟悉的场景让人们备感亲切,也表现出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纯朴童心。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是这样描写儿童追蝴蝶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此外,诗人还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一诗中写出了观看小孩“捉柳花”的兴致:“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个“捉”字,把小童好动的形象刻画得出神入化。
古代的儿童除了会玩之外,他们也好客懂事。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一诗,展现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形象:“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字句中,小童高兴、慌张的心理活动由一系列动作体现出来,流畅自然。
古代诗词描绘的年代虽然都已很久远了,但是这一首首生动的童趣诗却能勾起读者对童年时光的回忆,真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