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
青海省西宁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竞争队伍里力争上游,所辖各城区也铆足了劲儿,齐心协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内涵挺进。
喜得东风鼓满帆,城东区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全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美化城区环境、提高文明程度的有利契机,围绕测评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抓早抓细,使全区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不断优化,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为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四届城东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区情特点
城东区是青海省西宁市的老城区,与其它城区相比,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底子薄、条件差,流动人口多,窗口单位多,老旧小区多,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较多。
创建亮点
长期以来,城东区区委、区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牢记中心城区主阵地职责,健全完善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使城东区面貌日新月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大讲堂家庭教育专场讲座
突破点——
把创建与各项工作相结合
提示:把创建工作与城东区各项工作相结合,贯穿于全区改革发展和社会治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创城“五融入”,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把握创城工作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把创城工作抓常、抓细、抓长。
融入素质教育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折页、彩旗、宣传画等丰富又活泼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打造“文化大讲堂”品牌,邀请省政府文史馆名誉馆长、省委党校特邀教授谢佐老师作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开班讲座;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邀请国防大学战略咨询小组副组长、博士生导师王宝付教授作了国防教育专场讲座;邀请省委党校教授李桂娥为全区干部作了题为“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专题讲座;邀请中国儿童中心、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家丛中笑教授以“家长的观念决定孩子的命运”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融入群众生活中。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在国际村社区打造了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示范点;将居民楼院建设管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在周家泉社区无人管理的老旧楼院打造和谐文明示范院;在学校教育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八一路小学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在国际村小学、东关回族女子小学、澄川小学分别结合各校教育特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融入社区管理中。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信息指挥系统;依托区域化网格服务架构、数字化信息指挥系统帮助完成民情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隐患排查、创城入户宣传等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融入城市建设中。加强城市建设,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城市人文景观,将建国南路、夏都大街精心打造成为公益广告示范街;将康西一路打造成为文明示范一条街;修建打造了河湟十二历史人物群雕、学雷锋文化墙、毛泽东诗词墙、廉政文化清风步道等。
融入城东区理念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根据城东区的实际,总结提炼出以“尚德、和谐、图强、奋进”为内容的城东区理念,指引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砥砺前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粉笔画大赛现场
着力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示:为确保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城东区持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不断创新践行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重知行合一。利用区政府网站、电视、报纸、公益广告等载体,宣传城东区推进创城工作的实际举措;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提高群众知晓率;通过中心组学习、专家授课、理论宣讲、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形式,深入阐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指导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
注重典型引领。为充分发挥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凡人善举在城东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城东区开展了“五星级文明户”创建,道德模范、最美青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切实推动社会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2015年,开展了“奋斗的青春·东区最美青年”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在12个社区和15个村开展了“善行义举榜”活动;举办了“第三届城东区道德模范”“东区最美青年”颁奖典礼、廉福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西宁市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等。2016年,组织评选出“第四届城东区道德模范”10名;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全年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4460户,对140户“五星级文明标兵户”进行表彰。今年,继续运行“层层选树,行行推荐,月月评选,季季总结,年年推广,届届表彰”的先进模范选树机制;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最美人物、追时代楷模、做凡人善举”活动;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大型秦腔民族现代戏《尕布龙》,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建立“好人库”,节日对“好人”进行拜访慰问,有生活困难的,进行关爱帮扶。
注重组织动员。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抓好诚信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提升城东区整体文明程度。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化西宁、书香夏都”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大力倡树“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东区文艺宣传活动
切入点——
丰富载体打造平台
提示:以“六抓”为切入点,丰富载体,放大力量,不断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确保文明创建取得实效。
抓组织建设。全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创城综合协调部、行动部、督查问责部。形成了以区委书记为总指挥,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城指挥系统,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各工作组紧跟区委、区政府的步伐,细化任务分工,层层落实任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
抓理论学习。依托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大讲堂等教育平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注重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依托“网格化”理论宣讲机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受众达15万人次。
抓主题活动。围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开展“三下乡”“三关爱”等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我为东区代言”活动;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系列主题活动,覆盖全区18所小学21000余名学生及其家庭;开展“创城面对面”活动,城东区及辖区各单位负责人倾听群众对创城工作的意见、建议,梳理后整改落实,将整改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并开展满意度评议,赢得群众对创城工作的支持。
抓志愿服务。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立志愿服务季度考评联动机制,对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单位颁发流动红旗及志愿服务积分卡,志愿者可凭借相应积分兑换礼品,积分同时作为星级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的评定标准。大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工作,购买文明交通劝导绳,印制文明交通劝导旗、志愿者马甲和帽子,组织招募186名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在24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重大节庆日组织志愿者开展绿化美化环境、城市综合环境整治、“送温暖、献爱心”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创城工作。
抓营造浓厚氛围。制作了“优秀共产党人”“德耀中华”“模范人物”等七大系列公益广告,覆盖了城东区的主要街道;利用各种户外广告牌、建筑围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大力宣传创城知识。为全区450个居民小区设计制作了创城宣传牌,并印制了有关创城宣传的简易台历、围裙、志愿者马甲等免费发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抓民生工程。近两年共投入5亿元重点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完成了15大类35项民生工程办实事项目。扎实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全面梳理市政设施病害问题,实施道路平整补修、城市管网疏通、景观改造、绿地建设等工程;加强对辖区主次干道、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整治;投资6500万元实施建国路、昆仑路、夏都大街等街道的景观提升和城市立体造型景观建设,开展兰西高速、南绕城高速、火车站南辅道的绿化、美化;严格落实“河长制”,集中整治河道环境卫生;攻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扬尘污染管控,全面落实施工工地“五个100%”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