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 铿锵前行
——陕西省西安市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掠影

华夏故都  山水之城

 

敞开心扉  快乐成长

 

节日欢歌  舞动乐章

 

       在繁忙的交通路口,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畅通有序;在整洁的社区里,邻里和睦相处、友善互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志愿者们笑靥如花,播撒爱心……漫步在古城西安,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市”的温度。
  创文明城市,惠万家百姓。近年来,西安市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文明的无声浸润,正在让古城西安更加美好,让百姓更加幸福。
  2015年2月28日,西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理念不动摇,持之以恒抓创建,推出有力举措,创新创建机制,着力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为西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促发展

坚持长效管理、常态创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西安有一个鲜明的导向——不是做给谁看,也不是单纯为拿牌子、保牌子,而是要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实现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提升,用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助推城市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创文办先后制定了全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三年规划》、2015年-2017年创文工作《任务分解》、2015年《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强基础补短板项目责任分解方案》、2017年迎复审《工作安排》,先后召开了2015年全市创文工作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工作动员大会、2016年全市创文办主任会议,2017年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审测评工作动员会,对新一轮三年创文工作和各个年度的创文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部署,紧紧围绕道德建设、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公共关系、公共文化、青少年教育、城乡共建八个重点方面,从正面达标、负面清单两个方向,量化创建任务、细化操作标准、固化规范流程,推动创建工作有目标、有路径,长效化、常态化向前推进。
  按照“巩固成果、丰富内涵,探索创新、长效常态”的原则,该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适应创建工作新常态的体制机制,成功实现了文明城市创建由“全力争创”到“巩固提升”的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抓日常、促平常、重经常”的工作格局。
  市委、市政府明确把“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写入西安市“十三五”规划和党代会报告。保留市创文办工作机构,组织人员采取骑车、走路、打的、坐公交车、地铁等方式,深入基层查问题,及时通报促整改;区县、开发区建立新闻曝光和市上督办问题整改落实制度,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此外,西安还严格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办法》,将创文工作列入各区、开发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主动抓好创文工作的积极性。

 

道德讲堂  引领风尚

 

大唐西市  异域风情

 

移风易俗  喜事新办

 

邻里守望  互助和谐

 

小手拉大手  文明斑马线

 

 

创建惠民生

把创建成果写在老百姓的幸福账单上,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创建惠民,改善民生,一直是西安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西安市创文工作实际,该市组织开展了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系列行动,着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发展。
       道德建设巩固提升行动。该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认真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建设系统工程。持续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弘扬了新风正气,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实施诚信“红黑榜”集中发布制度,建立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广泛开展“节俭养德”主题活动,大力推广“文明餐桌”行动覆盖面;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近三年共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省道德模范11人、全市道德模范10人。持续做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好人推荐线索数量始终稳居全省前三名,三年累计推出“中国好人”44名、“陕西好人”78名、“西安好人”159名。制定出台《西安市道德模范奖励优待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公共环境巩固提升行动。2015年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2016年开展了“品质西安”建设,今年开展了“烟头革命”和“厕所革命”,三年三大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大提升,环境面貌更加整洁宜人。
       公共秩序巩固提升行动。该市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严格管理、典型引领、群众参与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迅速形成了“礼让斑马线”的良好风气。持续开展“文明乘车跟我排”“文明行车零违章”“文明走路不闯灯”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优化城市公共秩序。持续实施“缓堵保畅”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市区交通秩序。下功夫依法整治三轮车、电动车非法营运问题,并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累计投运公共自行车5万辆以上,方便了市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公共服务巩固提升行动。该市大力推进“行政效能革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推广行政管理事项“并联审批”,实现了群众“进一个门、跑一次路,办妥一揽子事”,市区两级共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3565项,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路、群众跑一次”的要求。每月开展一期“电视问政”,有力地整治了一些部门干部“庸、懒、散、慢”作风;坚持开播《每日聚焦》,促进解决了一批城市建设管理突出问题。
  公共关系巩固提升行动。该市把社区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主阵地,广泛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搭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会等平台,再造“居民公约”,针对不文明养狗、物业和业主关系不和谐、小区乱停车、乱搭乱建整治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社区居民规范有序的参与自治管理,巩固提升公共关系。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一家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社区百家宴、文体比赛、趣味游戏等,为居民群众搭建相识、相知、相助的交流平台,让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公共文化巩固提升行动。该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市所有区县均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全市所有街镇、社区(村)都建有文化站、文化室。制定了西安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试点方案》,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器材配送、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试点、戏剧惠民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各项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红五月音乐会、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希望工程巩固提升行动。该市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课外活动场所,为孩子们益德益智搭建好平台。持续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专项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开展“同城、同校、同成长”关爱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三走进”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辅导中心),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常态化。
       城乡共建巩固提升行动。该市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围绕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要求,以省市包抓重点区县和示范村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任务落实,打造了一批“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新农村样板,推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传承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今,历经矢志不移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洗礼,西安正通过以创促建,让文明之花在城市绚丽绽放。
       展望未来,西安将继续秉持“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不动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坐标,在“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征途上,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让城市的魅力不断升华,努力建设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美丽城市、幸福城市。

       (西安市文明办宣)

当前:A4(2017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