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再加2个0
——“90后”青年志愿者孙望东服务时长逾2000小时
周淑仪

        “90后”青年志愿者孙望东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之一,他从2008年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近10年。据不完全统计,孙望东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了2000余小时。

        以己绵力,施善于人
        初见孙望东,他身着白色的T恤和牛仔裤,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孙望东提到最早的“因”是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当时他看到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这一念头,让孙望东从此走向了志愿服务公益之路。“我只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孙望东说。
        2009年至2012年期间,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连续三年每逢周末双休、节假日都组织海南政法职业技术学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们参与无偿献血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动员和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几年中,这个“志愿者少年领袖”累计组织志愿者人数共计6000余人。
        海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郑兴杰说:“那时候每个周末他都打电话找我要志愿者马甲,然后写策划方案,给志愿者作分工和活动指导,组织多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去做志愿服务。”
        “当时我心里想,这小伙子不错,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就已经能够组织那么多比他大的高校学生一起去做志愿活动。”郑兴杰坦言,虽然孙望东还很年轻,但很让人佩服,不仅是因为他能在这样一个年纪就有很强的调动力,还因为他很有心也很有主见,除了帮助一些需要有人予以援手的群体,还会摸索着引导一些待业青年找到未来的方向。
        上大学后,孙望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在学校开起了一间小型快餐店,一方面挣自己的生活费,另一方面则用一部分资金继续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此外,开快餐店的四年期间,孙望东还不断招募学校里的贫困学生来做送餐员,为他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平台。


        点滴付出,载情共鸣
        “近十年的服务时间不算很长,志愿工作说难也不难,比我优秀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只要人人尽一份力,我相信都能做的很好。”这是孙望东对自己关于志愿服务经历的评价。
        而因志愿服务这条路与孙望东发生交集的许多人,则为他留下了许多“标签”——“不容易”“有爱心”“责任心很强”,多番感慨过后,总能归结出一句“他是个好小伙”。
        在献血站“扎根”了一年又一年的孙望东在向人们介绍献血小知识的时候不慌不忙、条理清晰。虽然海南省血液中心的护士江蓉比孙望东年长,但就献血站的工作来说,孙望东的“工龄”更长。“我来到献血站的时候,孙望东已经在那儿定点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工作,当时他比我更熟悉献血站的同事。”江蓉说:“他真的很有心,年纪那么小就想着要做志愿者服务别人,虽然志愿者谁都能做,但难有人能持续来做,这么多年来来往往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就孙望东这张‘熟面孔’能让人记住,很可贵。”
        位于海口城郊的林昌小学也是孙望东常年服务的一个驻点地,校长陈杰已与孙望东认识了近六年。林昌小学目前只有一到五年级,每年级一个班。针对林昌小学进行的志愿活动多且细,其中比较大型的是五六年前的“变荒为绿”志愿服务活动和定点支教活动。
        “变荒为绿”项目计划在学校的闲置地里开建农场,通过农事体验打造城乡互助的新模式。当年孙望东和一众志愿者来到校园内除杂草、翻土、开垦荒地,将闲置地用于种地瓜和蔬菜。如今,随着学校的改建和重新规划,小型农场已经成为花圃,但陈杰的心中还是充满感恩。“每个周末志愿者们都会引导一些家庭来种地瓜,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将近200人。”陈杰说,孩子们在周末也会好奇地跑来观看人们种地瓜,慢慢地从一开始的怯生生,变得越来越像农场的“小主人”,这样的成长转变让他感到欣慰。
        而支教活动至今仍在继续,2012年至2014年期间,孙望东坚持组织100余人的支教队伍于每周二和周五到林昌小学来为孩子们上课。近几年孙望东虽不再主导支教组织工作,但仍持续保持关注并时常为学校捐赠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
        在陈杰眼里,孙望东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他的责任心很强,会根据各班特色设置教案,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陈杰介绍说,学校条件不算好,交通也不便,但孙望东还是坚持自掏腰包带队过来,平常除了为其他志愿者报销车费,在各个节日特别是儿童节的时候,还会给孩子们送来礼物,或者买来食材大伙儿聚在一起联欢。


        不忘初心,笃定前行
         “当年很多人觉得做志愿者是一件很傻的事情,甚至志愿者本身也会有这方面顾虑。”郑兴杰说,有些志愿者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会有顾忌,一方面担心周围的人笑自己傻,二是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务正业。
        实际上,这些不赞同的声音如今仍旧存在。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的质疑,孙望东经常听到。“但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孙望东不苛求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只要求自己能在选择的道路上不偏不倚。
        庆幸的是,孙望东的家人对他的志愿工作一直表示支持,只要是在人生路上对成长有帮助的,他都能带着家人的支持放手去做。“想到家人是支持我的,心里就总是乐呵呵的。”孙望东说。
        提及超过2000小时的服务时长,孙望东笑说这可以算是一个“不完全统计”,“早年做志愿服务没有这么多形式,我们也不会为了统计而统计,最好的‘人证物证’是那些年我们服务过的群体和一起合影的照片。”在他的电脑里,这些充满回忆的记录资料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硬盘。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远期目标,我希望服务时长能多加2个0。”孙望东说。

当前:A3(2017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