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记陕西省岚皋县晓道小学教师廖彩云
廖垚 乐晓彦

        晓道乡位于陕西省岚皋县城西部,距县城45公里。从县城出发,一路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蜿蜒前行,山峦连绵、沟壑纵横,即使当地最老练的司机,仍然不免要在一些急弯处捏把冷汗。拐了上百个弯,翻过一座云雾缭绕的高山,才能抵达晓道小学,这所小学是距县城最偏远的一所小学。
        清晨六点半,总有那么一个身影,最早出现在晓道小学校园里,打扫校园卫生,整理教学材料,出黑板报,等待学生的到来……32岁的廖彩云老师总是忙碌着,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晓道小学,提起廖彩云,学生们无不由衷称赞,她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偶像。


        呵护希望播洒爱的阳光
        2006年,廖彩云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岚皋县城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选择到偏远的晓道小学任教。如今,廖彩云已经在晓道小学工作了整整11个春秋,她多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现任晓道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六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上,廖彩云与一位特殊的家长进行了交流。这位家长步履蹒跚,见到廖老师时难过得泪流满面。廖彩云从这位家长口中得知:他的妻子在孩子三岁时不幸遇难去世,从此父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他很多时间都在田地里忙碌,农闲时给别人打打零工,很少抽出时间和儿子交流。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格外内向与自卑,不愿与人交流。而这位父亲现在又身患疾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孩子因此愈加沉默寡言。“我的儿子很信任您,请您和我儿子多沟通沟通……”说着说着,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已经泣不成声。望着这位父亲远去的背影,廖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她每学期都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来资助这个家庭,还发动亲戚朋友捐款捐物,并在班上开展了爱心接力活动。课堂上她多向孩子提问,课余她多与孩子交流,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开朗、大方,对生活和学习也重新有了热情。


        执着追求投身基层教育
        无论是教课还是担任班主任,廖彩云都把自己任教的学科视为最重要的科目,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因为晓道小学地处偏远,教学硬件设施匮乏,她经常自己掏钱买书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廖彩云尽量抽出课余的空闲时间给学生讲时政新闻,从思想上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廖彩云说:“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得到优质的教育,更需要有一批扎根基层的老师。在偏远地区工作,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要艰苦一些,付出的努力要多一点,但是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把山村里的或者相对贫困地方的孩子们教育好、培养好、让他们成才,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这是我的追求与心愿”。


        全力耕耘收获满园芬芳
        “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廖彩云追求的事业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廖彩云教学的自律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廖彩云秉持的教书宗旨。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由于她的执着精神与不懈努力,廖彩云在平凡的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所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全校先进班集体,她个人先后获得“校级教学能手”“岚皋县东片教研协作区教学能手”“县级教学能手”等荣誉,被学校授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廖彩云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 “选择当教师,就是选择奉献,扎根基层,就是播种希望。”廖彩云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人生理念;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岚皋乡村教育大地上一道温暖的阳光。

当前:A3(2017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