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假礼让”也得治
刘根生
近日,一段题为《男子假装“礼让”行人近半小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7月21日,徐州一男子将车停在斑马线上一直不走。民警以为司机是在礼让行人,但20多分钟后该车仍“纹丝不动”。经查,男子为等朋友,想到最近在提倡礼让行人,竟现学现卖了一把,且还未携带驾驶证。该男子已被处罚。(人民网)
机动车在行经斑马线时主动礼让行人,既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的内容,也是机动车驾驶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机动车在行经斑马线时不主动礼让行人,甚至和行人抢道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一现象的存在,既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容易诱发交通安全事故。所以,社会对于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近年来依法治国步伐不断加快和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群众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今年以来,各地都加大了对机动车在行经斑马线时不主动礼让行人行为的治理力度,积极构建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不少驾驶员的文明交通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对生活中的“假礼让”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假礼让”是一种并不高明的小聪明。少数驾驶员觉得,以礼让行人的名义在斑马线前停下来等候他人上车,没有人会知道。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不仅无处不在的监控可以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而且耍这种小聪明来“假礼让”,其实是用驾驶员的职业操守去兑换廉价的私欲。更重要的是,因为“假礼让”而在斑马线前停车,不仅是一种交通违法行为,也影响了其它车辆的正常通行,这样的“假礼让”要不得。
对一座城市而言,斑马线既是一条交通安全的生命线,也是交通文明的风景线。在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机动车驾驶员的共识和老百姓的期待的现实面前,一方面要对礼让斑马线的行为多宣传多鼓励,另一方面也要对斑马线前的“假礼让”从严治理,不能让“假礼让”得到真实惠,城市的交通文明建设才能更和谐更有序更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