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过程中,大力提倡文明用餐理念和节俭就餐习惯,按需点菜、餐后打包成为常态,“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笔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市民,听他们讲讲践行“文明餐桌”的故事。
餐馆用餐 按需点菜“光盘”最光荣
笔者走访乌海市多家餐馆发现,“按量点菜、够吃就好”成为点菜标准,饭后主动打包剩饭剩菜,践行“光盘”的用餐者越来越多。
7月18日中午的用餐高峰时段,笔者在海区建设南路一家餐馆发现,多数市民点餐时,都会主动询问服务员每道菜的菜量,并希望服务员根据用餐人数给出建议。
笔者随后在一家餐馆发现,市民在选择凉菜时,多会使用拼盘拼“半份菜”。“使用拼盘可以各点半份菜,这样做不仅能吃到更多样式的凉菜,还节约实惠。”市民王佳慧说。
“服务员,麻烦打包一下。”在餐馆,主动打包剩饭剩菜的市民不在少数。“点的菜没吃完,带回家热热还能吃。大家并不觉得打包尴尬,不打包白白浪费食物反而觉得不妥。”章玉婷说。
某餐馆经营者石茹介绍,如今进店用餐的消费者节约意识很强,按需点菜,饭后打包已成常态。
家中做饭 定人定量少浪费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李杏花认为家人在最短时间里把她做的饭菜吃个精光,是对她的最大褒奖。李杏花一日三餐采取“定人定量”的方法,儿女回家吃饭要提前打电话“预约”。“几个人吃,吃多少,要计划周到,这样才能避免浪费。”李杏花说。
薛丽芬做饭有一绝,那就是焖米饭刚好够家人吃。薛丽芬告诉笔者,这是几十年做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为了不剩饭,每顿饭几个人吃,焖多少米饭,炒几个菜刚刚好,她都胸有成竹。“看到家人们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我很有成就感。”
饭菜怎么做家人能迅速吃“光盘”、锅碗瓢盆怎么洗更省水、天然气怎么使用更省气……大伙儿向笔者讲述了不少勤俭持家的好方法。
树立好家风 从“光盘”教育抓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殷风根的孙子晨晨只有3岁半,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了。“盛到碗里的饭必须吃光,不能剩饭,要从小培养他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殷风根说。
“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是殷家的家风家训。“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但不能丢掉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优良传统,这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我对儿孙辈都是这么严格要求的。”殷风根说。
年轻父母刘洋和伊正带孩子在外用餐时,一家三口也遵循按需选餐原则,不剩菜,不剩饭,做“光盘家族”。“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做到了,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也会成为节俭的人。”刘洋说。
通过和大伙儿的交流,笔者感受到,大伙儿舌尖上的“节约经”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希望每个人在自身厉行节约的同时,动员家庭成员做勤俭节约的实践者、宣传者、监督者,在家庭内外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推动“文明餐桌行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