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少年四川行
开启寻根传统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李尚维 蒙潇

       中华民族秉持重德修身、方成栋梁的人文情怀,当代中国需要爱党爱国、勤劳敏学、德才兼备的美德少年。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广泛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美德少年先进典型,成为同龄人学习敬佩的身边榜样。
  7月的成都,正值郁郁葱葱的盛夏时节,伴随着营员们铿锵有力的宣誓,由四川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同主办,成都市文明办、德阳市文明办等共同协办的2017“美德少年四川行”主题夏令营活动在古色古香的杜甫草堂如期举行,63名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美德少年开启了一趟别样的寻根传统文化之旅。
  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这些美德少年代表通过参观人文历史景区、文化遗址,感受绵延不绝的千古文脉和巴蜀大地的厚重历史;通过参观博物馆,拓展文化知识结构,增强文化认同;通过访问民俗景区,体验民间传统技艺,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孩子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夏令营活动,让我结识了很多有爱心、有美德、奋发向上的小伙伴,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感受到了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成都蒲江县的美德少年董文英开心地说。5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董文英来说,通过此次夏令营活动,她不仅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还懂得了分享,学会了感恩。这个来自蒲江县偏远山村的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特殊而困难的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离家。残酷的命运没有压倒她,而是让她更加坚强,不畏艰苦,勇于超越自我,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在2017“美德少年四川行”主题夏令营启动仪式上,四川省文明办副主任张峰寄语全省广大青少年要以美德少年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美德少年的优秀品质,传播美德少年的感人事迹,努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梁之才。

 

       感受草堂千年文化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7月底,成都正经历着炎热的盛夏,高温预警,蝉鸣聒噪,而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林荫密布,清凉幽静。7月24日,杜甫草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2017“美德少年四川行”主题夏令营活动在这里启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开营仪式结束后,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主持人陈岳叔叔为美德少年们带来了一堂诗歌体验课。在陈岳叔叔的带领下,美德少年们唱起了诗人杜甫的经典古诗,感受了诗词独特的韵律。美德少年杨有超表示,第一次学习古诗词唱法,让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诗歌体验课结束后,来自成都的八名小小讲解员充当了本次营员们游览杜甫草堂的导游。讲解员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对杜甫的生平事迹都非常了解,他们一边吟诵着、介绍着“杜诗”,一边带领营员们参观。
  游览结束后,小小讲解员们纷纷在微博上晒出了游览过程中的精彩照片。带领第七组小营员的小讲解员肖奕苒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出:“美德少年来草堂,七组肖导来导航。”引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官方微博转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经破败的茅屋让忧国忧民的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而如今的杜甫草堂占地近20公顷,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如今,新时代的美德少年踏在这片热土上,两相映照之下,让人感慨万千。

 

 

       黑暗中的愉快冒险

       迈进“黑暗中对话”成都体验馆,可以清晰地闻到柠檬的味道。红色的墙面上,白色的城市标识凸起在暗色的全球地图上。“黑暗中对话”成都体验馆——这位来自德国的远客于2010年来到中国,是除上海、香港、台北外的第四家体验馆。
  上午九点多,太阳就已经将室外的天地打了个全亮,夏令营的师生分组从晃眼的光芒里走来。为了秩序和体验感,全营人员被分成了两批,老师和学生分开热身。一边是教练带着孩子们做挑战游戏,另一边是体验馆工作人员带着老师们做热身操和益智游戏。
   为了让大家真正融入黑暗的环境,获得最好的体验效果,体验馆要求不携带手机、眼镜等。面对近视者的担心,贴心的工作人员安慰道:“戴了眼镜也什么都看不见的,万一眼镜掉了,也怕找不着。”工作人员问在座的老师:“黑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两位女老师分别答道“恐惧”“不敢动,不敢走”,一位男老师随后的一句“期待”,也将气氛变得轻松。
  黑暗中,营员们只剩下听觉、触觉、嗅觉。他们开始进行第一个游戏——玩具配对,由于大家还不适应黑暗,彼此也生疏,游戏进行得紧张而慌乱,配对结果也不太理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合作中熟络、信任,也开始变得享受、轻松。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变换领头人,营员们相互提醒有转弯、有台阶……地面的触感也有所变化:石板、地毯、沙砾……最后是来到一个木桥上。随着人员的增加,木桥晃动得厉害,但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团队顺利地通过了木桥。
  离开体验馆前,孩子们在车上兴奋地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来自泸州的女孩李林蓓说:“在黑暗中,我体会到了盲人们的艰难,以后我要多帮助他们。”紧随其后,一位男生补充道:“有人帮助的话,内心就会感到非常舒服、快乐。”
  黑暗中的愉快冒险,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分享中结束了。这次活动让他们经历了紧张、担心、兴奋,但他们最终收获了换位思考、包容差异、尊重他人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经验值。


 

       走近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起源于2200多年前。那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的年画凝聚了世世代代民间画师的勤劳和智慧,透示着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基调。
  走进年画村,从路灯到院墙都可见年画装饰。营员们首先来到了绵竹市清道学校做客,就读于该校的几位小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学校陈设,并讲解了学校文化。
  一圈游览后,营员们坐进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面塑和剪纸。小营员们都偏爱创作动物形象,如兔子、熊猫、刺猬等,学习剪纸的小营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还剪出了双喜字。有的小营员在家做过类似的剪纸手工,就比较容易上手,但有的小营员由于没有经验,着急之下还会“左右开弓”,但最终的作品还是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
  下午,营员们又来到绵竹年画博物馆,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门神故事、门神画法和春节习俗,甚至还鼓励小营员们学习3D动画制作。参观完毕,营员们则动起手来画年画。年画老师看到孩子们画的年画,郑重地竖起了大拇指,她夸赞这些孩子,个个动手能力都非常强。
  画完年画,小营员们还分组进行了年画人物装扮,大张大张的彩色卡纸经小营员们的裁剪,变成了一件件“别致”的衣服,穿在组员身上尽显出童趣来。

 

       探秘史上成都
  逛博物馆是游览一座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7月26日,美德少年们走进生命奥秘博物馆,探秘史上成都。
  生命奥秘博物馆由“达尔文的证据”和“人体的奥秘”两个展厅组成。门口挥舞着双手的北极熊展品给小营员们带来极大的震撼,这震撼来自于展品的真实——馆内藏品均通过生物技术如活体般保存。讲解员通过不同动物器官的对比,介绍了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和痕迹器官的演化过程。
  来到一座城,必不可少的就是往城市博物馆走一遭,所以营员们还参观了成都博物馆三个专题。“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营员们得以一览其壮观的宫廷建筑和别致的园林风景,体会俄罗斯文化与西欧文化的交融。
  尔后,营员们又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遗址博物馆,先后参观了遗迹馆和陈列馆。遗迹馆中,一处宏伟的遗址现场铺就在营员们的眼前,除了象牙、器物,最负盛名的太阳神鸟金箔的发掘地也在其中。而陈列馆内,营员们又走进金沙的远古生活,不同的器物向他们展示着久远的创造,朴实却不落后的技能使金沙人的生活怡然自得。
  除此之外,恰逢“万物有灵”特别展览。“万物有灵”场馆外,音乐、旁白与手影配合,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为营员们上演了有趣的小故事。表演过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木偶被单戏”的唯一传人沈晓老师又和小营员们互动,教他们用手影比划出自己喜爱的兔子形象,并和大家一起做了训练手灵活度的小游戏,营员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

 

       畅游梦幻海底世界

       进入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馆,一阵凉意,巨大的观景窗内,各种各样的鱼类游动,就像来到海洋底部,还依稀可见工作中的潜水员,这让营员们兴奋不已。
  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馆保有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水族馆观景窗”“最大的亚克力板”。海洋馆内有超过400种,数量超过33000只海洋生物,有身材瘦小的刀片鱼,有五彩斑斓的水母,更有绝对霸道的鲸鲨。营员们走过360度的海底隧道,热情友好的海洋精灵就穿梭在周围;乘坐扶梯也像是漫游在海洋的时光隧道,上方的4D屏幕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这里不仅有热带海洋生物,还有变色龙和蛇类,引得营员们一阵阵惊呼。
  面对庞大的鱼群,小营员也有担心:“鱼会不会吃鱼?”讲解员也直言:“可能会吃掉。”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结合平时小朋友们看的电影,如海底总动员,更形象地介绍各种鱼类,种类繁多的鱼儿也吸引着营员们拍照。
  除了观赏鱼类,营员们还来到了海洋剧场观看特色表演,两个身着彩色衣冠的小丑进行热场,以送气球、表演杂技的方式很快地带动了现场的气氛。随后,海豹海狮进行了跳舞、倒立、模仿等表演。而在最后,鲨鱼剧场还上演了一场水下芭蕾,两位美人鱼表演者与鱼群共舞,让童话也走进了海洋馆。
  海洋馆作为夏令营的最后一站,让营员们过足了瘾。本次夏令营对很多小营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平日或因功课很多,或因地域局限,很多小营员都是第一次来到成都。这些小营员也不愧为美德少年,行程的紧凑不曾让他们掉队,活动中更是待人有礼,互相帮助。彼此之间,从互不认识到成为朋友,短短几日,想必在小营员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记者手记:
  以“寻根传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为主题的2017年“美德少年四川行”夏令营活动于7月28日上午在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高风堂会议室成功结营。
  “来,笑一个!”有老师拿着相机在给孩子们拍照,亲切而又自然地叫着孩子们的名字。每个孩子手上都拿着互相寄语的留言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一声声活泼开朗的笑语,仪式开始前会议室融洽轻松的氛围让记者们颇受感染。
  初次见面尤在昨天,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仪式的第一项是观看五天来的活动视频剪辑,回顾五天行程的点点滴滴。刚来时的些微惶恐忐忑还能忆起,相识、相处、相知的欢声笑语尤在耳旁,第一次完成黑暗对话后彼此的信任,第一次乘坐地铁的兴奋,在完成绵竹年画创作时的成就感,在金沙遗址触摸古蜀文明时对巴蜀大地的敬畏,在海洋馆对地球奇特生命的惊叹……看着五天来大家一起活动、游玩的点滴,老师和同学们笑声阵阵。行程中的相互帮助照顾,所见所闻所行时或大或小的感触,都因回顾而犹自温暖,因离别而倍显珍贵。
  仪式结束后,活动副指挥余奎接受采访时说:“把孩子当作一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完成大人设计的道具,以课程活动化的方式来策划夏令营,将课程融入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真正地快乐学习和成长,养育美好品格是我们设计活动的初衷。”德者美之所寓。寓美德教育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美在美德少年们的践行中愈发流光溢彩,他们的美交相辉映,互给生力,在传承与发扬中演绎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新篇章。


 

 

当前:A2(2017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