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城乡结合部城市化进程中市民文明素养提升问题?今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真心换真心,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美丽长沙”公益联盟群、网吧业主群、食品安全群、侨胞群、安全信息群等120个微信群,在基层群众中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达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的效果。
开展“微传播” 释放正能量
街道工作人员小张,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近期的政策、好人故事、家风家训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全街120名群主,再由群主将信息分享到自己的群中,全街道干部群众的朋友圈中,一份份“微传播”,释放出满满的正能量。通过微信群,与主流媒体同频共振,第一时间将国家、党政的执政理念、中心工作传递给群众。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群,通过前期征集了解大家的需求点,每天定制发布内容,真正让宣传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这样的信息传播机制,不仅让党员干部们学到了知识,也让居民们逐渐养成了学习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的习惯。
做好“微服务” 架起连心桥
指尖公益情,热起群众心。“滴滴”,6月15日,几声清脆的微信声惊醒了民情信息员黄太天。作为群主的他,查看微信工作群已成为她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打开微信,工作群中一条信息迅速呈现在眼前,原来是正在辖区一口千年古井取水的居民拍摄的现场照片,“即使时候已不早,但取水的居民依旧不少。”连续的2张取水照后,第三张的青苔照立刻引起了群里部分居民的附和。作为公益联盟的群主,黄太天知道此刻必须发声,也必须尽快处理。随即他在群里对发信息的居民表示感谢,承诺第二天即组织志愿者开展青苔处理,并保证每月一次。他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点赞,第二天青苔被清理的照片再次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志愿者办实事的信息随即在街道传开,其它各群内,群友们也会将自己可提供服务的特长或需求等,向群主提出,在逐渐的接触中,微信中的“微友”很多变为了现实中的好友,不断扩大公益联盟圈。
打造“微课堂” 开辟新阵地
为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居民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东湖街道以“互联网+学习”为依托,在微信群里开设“微课堂”,直播道德模范微党课、微宣讲视频材料。打造指尖上的市民学习教育平台,将“大教育”分解为“小课堂”,以此作为市民学校集中学习的补充和常态化宣教的形式,开辟了学习教育新阵地。目前,指尖“微课堂”已经成为市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口袋书”。不仅方便了大家的学习,加密了教育频次,而且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小平台、大服务”的作用。
一条条微信像一根根无形的纽带,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干群的距离,架起了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连心桥。形成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工作朋友圈”“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