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病残严禁上楼”的一点反思
陆仁忠
        双层公交车的内壁,司机用毛笔手写“老弱病残严禁上楼,后果自负”的提示标语,有乘客觉得“看了不太舒服”。8月19日,媒体记者了解到,106路公交车少数司机手写这样的提示语,也是出于好心。(8月20日,澎湃新闻网)
  平心而论,对乘客而言,任谁看到这样的提示标语都会心生不满,毕竟公共交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大家需要的不仅是从A点到B点的简单通行,更希望得到乘务人员的尊重与热诚服务。看到如此生硬的语气,真的很难想象,乘客将会受到如何的冷漠对待。
  但是,对公交车司机而言,“写这个也是迫于无奈”。因为经常有老人或抱小孩的乘客上公交车二层,有的人在车辆行进当中一不小心摔伤了,最后司机和公交公司都要赔偿,“虽然口气有些生硬,但也是出于好心”。
  一边是乘客看到的冰冷,一边是司机隐藏的“暖心”,在冷与暖之间,或许我们真的无法“一言断之”究竟谁对谁错,站在各自的立场,都能讲出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性。但是,在乘客的不满与司机的无奈背后,不难看出,当前存在于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矛盾和隐患:服务的提供者与受惠者之间,除了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之外,还有各自利益的“互相伤害”。
  “老幼病残严禁上楼”背后不仅是乘客与司机之间的矛盾,更是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要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并非一张“告知”、一纸“标语”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在大局上有统揽,细节上有落实。一来,有关部门要持之以恒倡导文明新风,要让文明礼让成为每名群众的自觉行动,看到“老弱病残”应主动伸把手、让个座,尽可能减少他们上下二层的“奔波”,降低意外风险。二来,司机需要主动作为,时刻关注车内人员的情况,缓起步、稳行车、慢刹车,从技术层面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三来,需要乘客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尤其是老、幼、病、残、孕等人员,要量力而行,尽可能不到二层就坐,防止意外发生。四来,需要公交公司有所作为,标语提醒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果司机与乘客能够互相包容、换位思考,或许根本无需冰冷生硬的提醒,一样可以有暖心之旅。
当前:A1(2017年08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