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咬定环保治理不放松——
让绿色成为生活主色调
张平 桂锦程 本报记者 陈昌伟

  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4%,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取缔非法砂场31个,关停到期砂场3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0.1%,森林蓄积量达到2050万立方米;禁养区已关闭搬迁66家,全县关闭了19家煤矿;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2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个……这是四川省宣汉县在环保治理工作中取得的较好成绩。
  天蓝,水清,地绿,行走在宣汉大地,处处感受到宣汉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成果。近年来,宣汉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生态保护和监管执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结晶。


在蓝天下自由呼吸


  今年1月至6月,宣汉县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4%,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走进城区,洒水车像一条水龙游走于宣汉城市之中,环卫所的“治尘”冲洗队分为两班,白天上午吸尘,下午洒水,夜班冲洗积尘。为了加强扬尘治理,宣汉县还重拳出击,关闭了19家煤矿, 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力度,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黄石乡阳雀村1社的精英养殖场,位于禁养区前河流域。养殖场周围臭味弥漫,让群众苦不堪言,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于2013年将其关闭。据了解,2013年以来,禁养区已关闭搬迁66家,目前禁养区还有141家畜禽养殖场需关闭或搬迁,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成禁养区关闭搬迁任务。
  宣汉县一直致力于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专项治理锅炉烟气,严格控制新建燃煤锅炉,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7个,禁止城区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县公安局、县农业局、县环保局等部门联动执法,及时制止和查处秸秆焚烧违法行为,小春期间实现秸秆禁烧“双零”目标;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今年1月至6月完成5330辆机动车审核,整改排放不合格机动车289辆。


在碧水间尽情抒怀


  来到宣汉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只见着装整齐的员工们忙碌不停,厂房外绿林环绕。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完成进度公示栏上,整改问题分列清单,对应着整改措施和整改进度。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2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个,正在建设污水处理站3个, 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和普光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几年前,宣汉县河道砂石资源乱采滥挖、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宣汉县委、县政府从打造“生态”大局出发,自2015年5月14日起,对全县河道砂石开采进行专项整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河道砂石开采已全面停止。 目前,宣汉县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在绿林中畅快释放


  到百节溪公园、巴山红军公园走一走,在树荫下坐一坐,在喧闹的都市中寻找一片绿林,体验回归自然的快意释放,这是宣汉市民周末节假日的真实体验。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水土流失占了全县幅员面积的50%以上。面对困境,宣汉县开始了与水土流失的战斗,仅2016年这一年,宣汉县完成造林任务约3133公顷,巩固退耕还林约8200公顷,切实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义务植树450万株;城镇住地绿化100公顷、溪河绿化165公里、公路绿化153公里,共栽植各类苗木12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0.1%,森林蓄积量达到2050万立方米。
  为了让土地更绿,除了绿化,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也一直是宣汉县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工程。调查掌握全县涉危企业分布情况,完成46家涉危企业申报登记和应急预案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完成61处天然气井场、54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土壤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已完成9个乡镇10座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建设,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妥善处置医疗废物,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处理和管理,已建立全封闭的分类收集、安全暂存系统,并具备完整的转运台账和联单。

当前:B1(2017年08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