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那份情怀
张金刚(河北)
若非朋友引路,我很难穿过拐七扭八的胡同,找到那家地道的疙瘩汤馆,一顿饭,便爱上那里。僻静的小院,家花绚烂;家常小炒,味道正宗;疙瘩汤,极具功力。闲聊知,女店主闲暇时作画习字,作品装饰雅间;儿子儿媳继承家业,勤快操持,少言寡语;常有文化人聚餐小酌,谈天说地,交流心得……
去的时间多了,了解更深了,发现——这小店亦家亦业,隐于闹市深巷;虽朴素,却有家的温馨与舒适,充盈着艺术的灵性与雅致。开店,对于这家人而言,似乎是生活而不是生计,是会友而不是经营。故而,烦累了,高兴了,无事了,我都爱邀友到那里坐坐,寻求久违的安静。
在我看来,很多像这家店一样隐在城里的小店,不招摇、不媚俗,或精致,或家居,或大众,或个性,却又与周遭环境和谐相融。它们有种超脱于世的气质、生活化的质感,让人一踏入,便有了亲切感。
新识一位画梅高手樊姐,深入了解后才知她竟是一家鞋店的老板。不出所料,她开在街角的小店也非同寻常。一走进去,便有如水般的轻音乐按摩耳蜗、抚慰心灵,且有淡淡的茶香萦绕。细寻,果然,隔间摆设有茶具,放置在一旁的红茶、绿茶、花茶与墨梅、红梅、雪梅,相映成趣。坐下,品茶、赏梅,谈生活,若非偶有顾客造访,丝毫不觉身处的是鞋店。
下班回家,路过一家馒头店,常会捎带上两个。虽是小店,但不论炎夏寒冬,一对中年夫妇总是坚守店里。他家的馒头,用最原始的起子发面,喷香劲道;摆卖的男人,用高低适度的音调起身招呼,温和谦恭。不少人夸小店的馒头好吃,而我更喜欢小店主人勤劳诚信的美德,和邻家叔婶般让人心生暖意的亲和感。
曾在一步行街上游走,算不上平整的石板路的两侧挨挨挤挤着众多小店。有都市潮品小店,摆卖各种时尚物件;有特色美食小店,炸酱面、麻辣锅、沸腾鱼、饺子馄饨、火烧大饼等;有咖啡馆、独立书店,店面装潢文艺气息十足,安静地喝杯咖啡,看本书,身心轻松自在……瞬间竟多了一份悠然、一份偏爱,甚至是一份感动。而这,或许正是因了那股相通的闲淡雅趣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