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木渎古镇
潘玉毅(浙江)
苏州有两条山塘街,一条在石路,一条在木渎,我们到的是木渎山塘街。山塘街上有个木渎古镇,对我来说算是个旧游之处。
木渎古镇号称“吴中第一镇”,与苏州城同老,也拥有苏州城所有的美的元素。晚唐诗人杜荀鹤有一首《送人游吴》,写苏州景色:“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在木渎古镇拿起相机随处一拍,入眼而来的都是水乡景色。小桥、流水、扁舟,是其中固有的意象。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是几乎所有江南古镇特有的标签。木渎古镇里也有一条河,名叫香溪河。而山塘街便是沿河成街,街上,更有许多私家园林,风从假山之间穿过,从池水之上飘过,从花木亭林里走过……
行至旧游处,房屋依旧古老,而河水已不复当时的清澈,心情自然也与从前迥异,我忽然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虽然时序已经由夏家移步秋家的门槛,与词人填词时不同。但清风时来,凉爽在耳,亦觉“相看两不厌”。
与许多年前一样,除了那些沿街的桥和园林外,街上要数拍照的游人最多,穿上古时的衣衫,你做了千古名君,我成了一代贤后,许多电视里看来的、现实中未尽的愿望于此时都一一圆满了。
我们在河的南岸觅得一条幽静巷子,巷子一侧闲放着几张桌椅,一只白毛蓝眼睛的猫在桌椅间踱步,看见我们声音怯怯地叫了两声,随后又扭头趴在一家酒店门前,似要叫醒酣睡的主人。我本想给它拍张照片,而它却冲我打了个哈欠。巷子尽头拱形的门洞前,不时有挽着手或是推着车的人走过,微风徐徐,让时光充满了闲适味道。
走累了,我们找了一家餐馆吃饭。落座之后,夕阳透过木制窗扉缓缓地流入茶杯里,几枝被当作盆景的竹子静静地伫立在窗台上,将茶水都映得变了颜色。前人诗云:“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若是得一个枕头,得一缕清风,想必我们也能在这古镇里安然睡上许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