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戴帽子”
赵文静
        前些天,女儿吃饭时跟我聊天,说起学校里要组织演讲比赛。我问她有没有报名参加,她顿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语言表达能力太差,在台上演讲这种事儿,我可做不来。”
  我看得出来她其实还是想参与的,但任凭我怎么说,女儿就是说没有勇气参加。
  哪知,第二天放学回来后,她说老师要求班里每个人都要参加。她急得直问我:“这可怎么办啊?我表达能力太差,到时候卡了壳怎么办?结巴怎么办?在台上丢脸了怎么办?”为这么一件事儿,她整整嘀咕了一个晚上,坐立不安的。在我的鼓励下虽然略有放松,但她还是一再强调自己的表达缺陷。
  我想起,这是因为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成立小主持人业余班,女儿兴冲冲地跑去参加面试,可惜,她因一时紧张,结结巴巴的没有表现好,所以没有选上。我们都没太当回事儿,只是安慰了她几句。可是她却哭得没完没了,丈夫一气之下就对她说:“你本来表达能力就差,没选上也是正常的,哭什么哭!”“就是,你开口说话本来就晚,这是天生的,选不上也用不着伤心!”奶奶也赶紧“安慰”。不仅如此,家里人平时说话也从没注意过,经常当着她的面和外人聊天时,透露女儿的表达能力差。可能因此就让女儿默认了,自己“天生表达能力差”。
  我没想到,平时家人无意中给女儿戴的“表达能力差”的帽子,竟对她影响这么大。好在,在我的鼓励以及指导下,女儿还是忐忑地报名参加了比赛,虽然没被评选上,但对她来说也是很大的进步。这也使她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观。
  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冠以孩子“脑子慢”“小糊涂虫”等称谓,把一顶顶 “帽子”硬生生地扣到孩子头上。从心理层面来说,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它会诱导孩子在那顶“帽子”的压力下,朝着大人口中说的那个样子发展。
  所以,我认为千万别动不动就给孩子“戴帽子”,其实孩子都很单纯,如一张白纸一般,虽然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小毛病,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耐心地去引导他、去帮助他,去爱护他那颗幼小的心灵。
当前:6版(2017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