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粥文化
姜维群
粥是寻常百姓人家都有的食物,古代先民是以粟米为主食,粥便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大餐”。古时候多荒年,度荒年粥就成了主食,也成了灾民的活命食物,腊八粥的舍粥实际上与赈济有关。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描写,薛宝钗曾为患肺痨的林黛玉献上粥疗方,那燕窝、冰糖再用“银吊子”熬,那样的粥是富人的极品粥,这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粥有着天壤之别;宋代大诗人秦观也有诗道:“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据《宋史》记,范仲淹学习昼夜不息,冬天太疲劳了就用冷水洗脸,粮食不多了就吃粥度日。甚至到了一碗粥划成块分几顿吃,这就是有名的成语“断齑画粥”。
家贫食粥,灾年食粥,然而世道升平、生活富裕也食粥,人欲长寿养生更要食粥。陆游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成了人们食粥养生的证据,许多文章引用津津乐道。据说,我国历代医书所载粥方至少五百种,可以说是世界粥谱之最了。
当下,现代人吃腻了山珍海味,而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朴实的薄粥,它适合各种年龄、体质的人群。一碗热粥,两碟小菜,平常到了极点,对每个家庭却有着永远解不开的情结,很接地气,更是健康长寿的选择。
走在街头,大小餐馆前的粥广告随处可见:什么果汁粥、菜叶粥、鸡汁粥、什锦粥……目不暇接,且生意红火。
例如有的人有肠胃问题,届时吃些瓜粥,诸如黄瓜粥、西瓜粥、丝瓜粥、苦瓜粥、冬瓜粥等,更有开胃、助消化、清热解毒之功效。由此可见,泱泱中华的粥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