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大美草原实现文明蝶变
李会刚 孙慧

       一条条整洁的城市街道,一处处美丽的绿地公园,一个个和谐的居民小区,一面面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一块块醒目的遵德守礼提示牌,在细微处浸润着乌拉特后旗各族人民的心灵。而这一切源于乌拉特后旗各族人民多年来矢志不移的追寻与担当。近日,乌拉特后旗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第四届“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

 

全民动员播撒 文明种子

 

       自2009年起,乌拉特后旗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一项连民心、惠民生的工作加以推动,落实,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创建工作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八城同创”的创建目标。在创建过程中,乌拉特后旗把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的7个项目、58条内容、118条具体指标分解到108个单位,细化、量化到人头上,实行拉网式督查、挂牌督办,找准差距,弥补不足。
       同时在新闻媒体上推出了“八城同创访谈录”“创城我们在行动”等专题专栏,曝光了一批“不作为”“不文明”行为。另外在公共场所、繁华地段、重点区域设置公益广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富有成效的形式和办法,让创建工作内容和文明规范礼仪家喻户晓。
       如今,“文明与你同行,创建从我做起。”这一标语已成为乌拉特后旗各族人民的实际行动,干部群众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润物无声浇灌 文明之花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百佳星级文明户、“干净人家·精巴媳妇”等评选活动。目前,已有7人上榜“内蒙古好人榜”;获评自治区道德模范2人,市级道德模范9人,旗级道德模范7人,自治区文明家庭1户,市级文明家庭3户,市级最美志愿者4人、最美志愿服务组织1个。“周末妈妈”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在乌拉特后旗已形成规模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传播道德新风的品牌,2016年成功入选中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项目名单。
       另外,乌拉特后旗还在机关、企业、乡镇、学校、社区举办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教育群众,共举办宣讲活动50多场次,受众达13000多人次。
       将“德润乌拉特·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先后成功举办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赛作品展、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敖包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出行、文明餐饮、低碳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文明之花已在乌拉特后旗草原上盛开。

 

宜居环境构建 文明风景线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着力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彰显魅力民生。以蒙元文化为特色,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在城区建了7个大公园和游园,建筑面积达107.34万平方米,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闲、观光、出行的场所。截至目前,乌拉特后旗建成绿地总面积达277.4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305.1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6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8.65平方米,三项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园林县城创建最低指标。同时,健全完善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区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垃圾中转站,添置了环卫运输车辆。生活垃圾袋装率达75%,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5%。全旗1055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检查,卫生许可证有证率、从业人员体检率、“五病”调离率均为90%。饮用水末梢水四项检测总合格率均达到100%。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旧城区改造工程,基本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获得了国家级卫生县城、自治区园林旗县称号。
       在呼格吉乐广场、沿街商铺、小区庭院,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举目皆是,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目前,在全旗城乡主干道、车站广场、商业中心区等地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牌面积3.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公益广告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城区建成30多处全民健身场点,常年开展健身活动的队伍达60多支、4000多人,广场舞、健身操等已成为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新时尚。戈壁红驼泥塑馆、美术馆、马头琴馆、民族舞蹈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全部免费开放,成为群众争相品味的艺术殿堂。
       从住到行,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乌拉特后旗民生步步改善。如今,走进文明宜居的边塞小镇,过马路闯红灯的少了,城市顽疾“牛皮癣”少了,大街小巷也更洁净了,绿意越来越浓了,城市的品位和内涵越来越高了,一道道文明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

当前:B2(2017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