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文明创建纪实

党委书记李建锋慰问泰山庙贫困户
2011年12月20日,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被中央文明委表彰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近年来,汝州市寄料镇以巩固“全国文明村镇”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条件,“全国文明村镇”巩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镇群众文明素质日益向好,镇区面貌日新月异。经过努力,这个昔日半城煤灰半城土的山区小镇变成了满目苍翠满山绿,文明之花遍地开的美丽小镇、文明小镇。
寄料镇位于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距汝州市市区37.5公里,东连蟒川镇,南连鲁山县,西接汝阳县,北接杨楼镇。全镇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

党政班子收看十九大开幕盛况
寄料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张湾文化遗址、九峰山楚长城遗址、来安寨遗址、宿王庙等。寄料镇交通便捷,风景秀丽,二广高速、省道庙洪线、县道小北线穿境而过。辖区拥有国家森林公园——九峰山景区、岘山风景区和来安寨风景区,直达市区的九峰山景区旅游专线、环镇路已建成通车。
目前,在汝州市20个乡镇(街道)中,寄料镇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山水人文优势最明显,是汝州市唯一一个全国文明村镇。除此之外还拥有全国重点镇、全国乡镇综合实力千强镇、河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园林单位等“金”字招牌。

镇长郑岩峰慰问磨石村困难党员
扮靓文明窗口
促进和谐发展
基于“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寄料,以和谐促发展”的认识,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按照“搞好城市规划,完善软硬件设施,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提升城镇形象,提高居民素质,建好文明村镇”的工作思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励。
该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按照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相关文件要求,召开动员会,签订责任书,制定《寄料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实施方案》,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测评内容进行责任分解,把测评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村干部综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提拔重用的基本依据。建立创建全国文明村镇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创建资金足额到位、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除此之外,镇党委、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坚持每年办一批民心工程,内容涉及交通、饮水、环境整治以及文化娱乐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辖区精神文明共建共享。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
教育宣传引路
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层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动员大会,举办全国文明村镇专题报告会、出动宣传车、印发彩色宣传单,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该镇在各机关开展走访“千家万户”活动,镇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创建文明村镇的相关知识,扩大了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创建手拉手”家校共创活动。在街道,开展文明商户创建活动,与商户签订门前“五包”“文明经商”协议,严禁占道经营、强买强卖、恶意宰客等不文明行为。在各行政村,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置宣传创建活动和道德建设宣传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村镇意义及要求,做到家喻户晓。及时邀请电视台、报社等媒体,搜集素材,树立典型,宣传报道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使文明创建工作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一”慰问儿童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村镇环境
为切实把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抓实、抓好,该镇党委、政府紧抓全省开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这一契机,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大力做好镇区提质工作。
规划引领发展。2015年6月,寄料镇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100个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该镇党委、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邀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寄料镇整体规划进行重新编制规划,结合实际对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集思广益,提出了打造“伏牛福地、中州名镇、山水寄料”,擦亮金寄料名片的战略思路;规划植入三种主导业态: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品加工制造;探索实施“双镇运营模式”:金寄料文化创意休闲小镇、九峰山景区野生动物园“飞虎小镇”。
建设促进提升。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镇、村两级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夯实基础建设。在镇区投资60万元,改建了“刘秀广场”,修建了“乡贤文化广场”和入镇口游园;投资10万元对机关南北两院实施园林式改造,在镇区主干道,铺设路肩500米、补栽风景树300棵,更新绿化带400米;投资300万元,修建了污水管网;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两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镇区面貌大为改观。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汝州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契机,引进凯悦、通凯两家保洁公司,对镇区及34个行政村293个自然村进行卫生保洁,镇村面貌极大改观,群众反映良好。同时,全镇3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水泥道路,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8所,新建村卫生室17所,公厕26所,游园19个,粉绘文化墙15万平方米,栽种各种景观树26万株。目前,全镇34个行政村已有19个行政村成功创建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其中三星级示范村1个,二星级示范村5个,一星级示范村13个。三是打造“一河两路一林”,即全面提升炉沟河治理,积极推进庙洪线镇区段改线及镇区人民路建设提升,拟新建近3500公顷的国家储备林。引进镇区天然气项目,与美丽乡村项目及镇区污水管网项目整合,依托有影响力、资质过硬的单位统一设计施工。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镇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试点建设,补齐镇区基础建设短板,完善镇区功能,改善镇区面貌,提升名镇形象。

政府机关大楼
创新各类平台
扎实开展创建
为提高全镇居民整体道德素质,该镇党委、镇政府创新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树典型,学模范,传播社会正能量。
搭建文明村、文明户及德贤人物评选活动平台。一是在全镇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村(户)评选活动。成功申报星级文明村26个,其中市级一星级文明村13个,二星级文明村10个,三星级文明村3个。评选出市级十星级文明户180余户,镇级文明户2300户。二是依托“山水九峰、厚重寄料”微信公众平台,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征集活动,先后征集“好家风、好家训”410余条,经过认真筛选,评出好家训36条。三是依托镇乡贤文化广场、道德讲堂、村文化墙等宣传平台,开展乡贤人物、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经各村推荐,行业部门把关,共评选出乡贤人物10名(其中李树建、李三昌、李占成、彭忠彦被评选为汝州市乡贤人物),道德模范15人,德艺双馨教师10人,美德少年25人,五好家庭40户,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夫妻等50名,孝贤美德蔚然成风。四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按照《汝州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意见》要求,印制移风易俗倡议书6000份,并分发到各行政村每家每户。各行政村定期召开移风易俗宣传及推进会议,在全镇逐步形成“移风易俗、节俭养德”的文明风尚。
搭建乡村文化广场平台。以“乡村文化广场”为平台,以群众艺术骨干队伍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坚持开展群体性大众化文化娱乐活动,集健身休闲娱乐和德治孝贤教育为一体,不断拓宽参与面,增强实效性。一年多来,全镇组织大型广场舞比赛3场,开展“道德模范”“我身边的榜样”评选活动2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全镇居民中广泛开展“三爱”、“三德”、《居民公约》宣传教育,在中小学校开展“三好”“五爱”“七不”规范教育、文明礼仪以及诚信教育等活动,不断提升整体文明素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党的富民政策、法律知识、科技文化、文明新风进了村、入了户,让群众教育有课堂、交流有地方、活动有去处、娱乐有场所,为构建文明和谐主旋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基础。
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先后印发了《关爱空巢老人实施方案》《关爱农民工实施方案》《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等,在“七一”开展慰问老党员、老复员军人活动等。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文明村镇创建”主题活动和“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等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学生进邻里实践活动,在全镇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助人为乐、向善向好氛围。规范 “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邻里独居老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帮助特困家庭、残疾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搭建新邻里关系平台。今年,寄料镇在全市率先试点新邻里关系示范户评选活动,规定每个行政村中,每5户为一“邻”,每5“邻”为一“里”。创新载体,搭建邻里和睦相处的“大舞台”,通过开展睦邻文化活动,邻里守望活动,以及发放居民互助卡、举办友邻茶话会、“邻里欢聚”谈心会等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增进邻里友谊,从而引导居民群众达到互知、互敬、互帮、互信、互促,养成“以邻里为家”“以邻里为荣”的意识,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友、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和谐氛围,拉近邻里间的距离,促进文明新风形成。
开展“创文强管”专项行动。出台《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强化镇村两级管理实施方案》,并在镇人大会议上通过实施;成立寄料镇综合执法大队(15人),全天候巡查监管,建管结合,打防结合,对镇区私搭乱建严查严防,对沿街门面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加强管理,全面提升镇区品位。

九峰山秋韵
全面综合治理
营造平安环境
近年来,该镇以“平安寄料”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营造平安和谐良好氛围。加强帮教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涉毒人员管控和宣传教育,全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今年上半年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无邪教示范镇”荣誉称号。
坚持把信访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底线工作,依托群众之家和矛调中心两个阵地,从强化服务和引导梳理着手,坚持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相结合,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公众满意度、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成立综合执法队,加强对镇区违建、私挖乱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村设立治安警务室、组建巡逻队,防控结合,综合施策,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元宵节文体活动展演
党建统领创建
政治生态清明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寄料镇党委始终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此推进党性党规教育。利用会议、谈心谈话等形式,督促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把“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汝州市党员干部十不准等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纳入《寄料镇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入手,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切实履行选人用人主体责任。将扶贫领域中的违纪问题、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纪问题、基层干部作风方面的违纪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不断加大查处问责力度。
今年,镇党委以党建为统领,扎实开展村级支部班子整顿优化,有效解决了基层组织软、瘫、散,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建立实施了村级主干绩效考核办法,有效激发和调动了村级主干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目前的寄料镇,风清气正,党员及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氛围浓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喜人。
百舸争流,疾行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寄料镇紧抓契机,砥砺奋进,依托好山好水,叫响“金”寄料名片,力争早日实现“全省当示范、全市当标杆,争创镇级市”的宏伟目标,为中原崛起、为汝州再次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