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化人润乡土
——陕西省城固县发挥乡贤引领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纪实

  乡贤来自民间、植根乡土,传递着爱国爱乡、敬业乐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集中体现。发挥乡贤文化引领作用,培树新民风、弘扬真善美,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陕西省城固县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情况,在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外出参观学习的基础上,探索成立了乡贤文化促进会,力求充分发挥乡贤能人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独特示范作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道德标杆
 引领社会新风

  该县按照“易行管用”原则,分层级在全县17个镇(办)和所有村(社区)逐步建立起乡贤文化促进会,形成了镇有乡贤模范、村有道德标杆的良好格局。在乡贤评选程序上,充分听取镇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确保评选贴近基层、“接地气”。通过“一推荐、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七个程序,挖掘树立了一批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乡贤典范,确保评选出的典型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群众认可。该县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省级重点示范村作为建立“乡贤文化促进会”的试点村,指导设立了乡贤工作室、乡贤志愿服务站和说事评理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打造软硬件环境。县领导多次赴当地指导督促,县委宣传部派员驻村协助创建。目前,各重点示范村均已成立乡贤文化促进会并开展了活动,其它镇村也正依照其模式认真开展创建工作。
  对评选出的乡贤能人,通过“一幅照片亮明身份、一张榜展示形象、一套班子规范运行、一本书荟萃故事、一句承诺表明心声、一块匾明确荣誉”的“六个一”形式,予以广泛宣传。各村(社区)利用乡风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榜、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阵地,积极采取多种举措积极举办“身边乡贤进讲堂”“乡贤故事会”“乡贤送家训”等活动,引导村民向乡贤学习,营造见贤思齐、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五大工程”
 助力精神脱贫

  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小康,该县以乡贤文化促进会建设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以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典型引领、乡贤引领、新风引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五大引领工程”,有效地激发了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借助微信群、村民小组会、道德评议会等多种形式,让广大乡贤和能人现身说法,讲脱贫故事、创业历程,建立起了“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群众思想教育新模式。
  该县乡贤能人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脱贫攻坚积极献计出力。帮助困难群众学技术、建场地、筹资金、跑市场,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同奔小康路”的有利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个个乡贤泽被乡里、温暖乡亲的事迹在“桔乡”大地不断涌现。

 乡贤帮教
 激发内生动力

  乡贤积极参与村级治理,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参与村级“四会”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改善村风民风。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乡贤积极参与调解,要求子女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并履行赡养义务,同时将此写入村规民约,在乡贤道德评议会成员的监督下严格执行。各村乡贤还积极帮助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反对大操大办、破除陈规陋习,有效地减轻了群众负担,深受群众欢迎。各村还依托“五老”人员组建起乡贤文化骨干队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在乡贤文化促进会的引领下,该县精神扶贫工作初见成效,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全县101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260个村(社区)成立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28户、现代农业园区45个,带动5630户贫困户壮大产业脱贫致富。        (城固县文明办供稿)

当前:B2(2017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