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扎根乡村的沃土
——湖北省文艺志愿服务砥砺前行
海冰
       “修新路啊,建新村哎,幸福生活不能等哪……”10月27日,“精准扶贫·你我同行”2017湖北文艺家走进大悟宣化店陈河村慰问演出,在陈河村文化广场上举行。歌曲、舞蹈、楚剧、口技、互动魔术等节目精彩纷呈,一首《陈河村村歌》更是唱到了村民们心窝里。
       近年来,湖北省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文艺名家下基层,文艺小分队送专业辅导,文艺支教进山村等活动走进基层,走到了老百姓身边。据湖北省文联秘书长、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彭华介绍,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创新志愿服务手段、方式和载体,把“送文艺”与“种文艺”结合起来,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这些创新受到了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高度认可。
       文艺名家来到田间地头
       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省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3年来,全省广大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上山下乡”,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用文艺服务惠及基层群众。
       在红安、武穴、英山,中国文联及湖北省文联联合举办“情系红安”慰问演出、“情系人民·放歌大别山”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到人民中去——文艺家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英山”主题活动,艺术讲座、文艺培训等各种文艺志愿服务惠及数十万群众。
       “百名牡丹下基层”文艺采风,戏剧惠民展演到孝感丹阳古镇“送欢乐”……湖北省文艺名家活跃在荆楚大地各个角落,他们中不乏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艺术家及“戏剧梅花奖”“曲艺牡丹奖”“书法兰亭奖”得主。“百名艺术家进校园”“千名文艺家下基层”“百名书法家写万福进万家”“湖北画家画湖北”等一个个品牌活动,让群众共享到文艺成果,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高质量文化大餐。
       为了让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湖北省文联在98个县市区成立了文艺志愿服务团,并涌现出万莉、段建海等一大批优秀文艺志愿者。
       文艺扶贫提升村民精气神
       创作《陈河村村歌》,是湖北省文联对口帮扶陈河村开展文艺扶贫的系列举措之一。著名音乐家佟文西、宋乔领受词、曲创作任务后,即到宣化店镇和陈河村采风,重温红色历史,他们目睹了村民“修新路、建新村”的场景,感受到了村民“重情份、知感恩”的情义,由衷赞叹村民“甩开贫困、何惧坎坷”的精气神。词曲创作完成后,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刘翔专程到村里教唱村歌。如今,村歌时常回荡在陈河村上空,村民们唱出了激情,唱出了希望。
       据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长青介绍,该省文联在陈河村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动员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从精神鼓舞、文化发展等层面,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在陈河村投入资金美化村文化广场;邀摄影家拍照,展示贫困户的新面貌;扶贫队员利用所学专长为孩子们上美术课、文化课;组织留守儿童到武汉参观;邀美术家以“红色故土·绿色家园”为题创作,作品无偿捐赠给村里;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选派戏剧梅花奖得主、非遗传承人等名家助阵,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准的文艺节目。
       同样,在咸宁崇阳,150余名文艺工作者对首批30个贫困村开展文艺扶贫。他们努力挖掘本地优秀历史文化,制作出一批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这些宣传册既是励志书,又是招商引资的新名片。在黄冈罗田,文联系统已组织开展“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舌尖上的罗田”等大型摄影、征文比赛活动30余次。
       文艺小分队播撒艺术种子
       “唱歌就唱黄四姐,喝茶就喝六口茶。”由湖北省文联、恩施州委州政府联合出品,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承演打造的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两度在京绽放,并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十佳剧目奖。
       其成绩的背后,有着该省文联“赴恩施文艺下基层辅导班”的功劳。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罗丹青带领方石、王丹萍、李祝华等著名艺术家反复磨戏,20多天的时间里,从音乐、演唱到角色表现,从出场走位到细节表情,每个演员都得到了精心指导。
       针对部分地区文艺人才匮乏、水平亟待提升的状况,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定期开展培训、辅导、支教,一支支文艺小分队活跃在基层,他们走到哪里,就将艺术的种子撒到哪里。
       (据《湖北日报》)
当前:A3(2017年1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