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朋友圈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阅读不仅是人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认知社会和自然界的渠道。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大量阅读”并不单单是一件在课余时间里锦上添花的事儿,而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
       有家长问:我家孩子读小学时的成绩挺好的,常常考高分,为什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就逐渐被落下了?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对阅读这种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成了欠下的“阅读账”迟早都要还的生动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不让阅读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缺位呢?

 

不要欠下“阅读账”

[壹]

藏书多读书少的情况不能有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


[贰]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吧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叁]

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
       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肆]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为丰富的阅读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摘自“天使爸”公众平台

 

       好了,本期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吧。

当前:四版(2017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