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沟通 互为补充
陈国江
       我曾是学生,也是家长,如今是接送外孙上学的“老书童”。关于家访这个话题,颇感兴趣,故而也来参与一下。
       在手机、互联网普及之前,家访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如今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现代化。如今,家长QQ群、微信群、家校通,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能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告知家长,从而增强家校互动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解决了许多过去需要通过家访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科技发展给当今的教育带来的极大便利,理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的外孙刚上小学一年级,我的女儿既是家长,也是一名六年级班主任。她既在儿子学校的家长群里,同时也管理着自己班级的家长群。每天,她一边接收儿子学校老师发送的信息,同时也要在自己班的家长群里频频互动。儿子有什么问题,可以跟老师直接沟通;自己班上的学生有什么情况,也可以跟家长个别私聊。她觉得这是非常方便有效的沟通方式。
       那么,是否家访就不必要了呢?在我看来,家访有着家长群替代不了的作用。因为新技术功能再强大,都无法为老师还原一个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环境,更无法让老师了解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经历,不了解这些,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待特殊学生、特殊家庭,家访能解决很多“在线交流”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比如,一般的通知、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都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来快捷沟通,但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等更加具体、复杂的情况,不通过“面对面”的家访是难以了解全面的。何况,有些家长也不方便或不习惯在微信、QQ等渠道跟老师展开交流。所以,家校通、家长群等新型手段,应当与传统的家访互为补充,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的家校关系,增进家校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当前:八版(2017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