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齐上阵 结对认亲一家亲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潘术嵘
近年来,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全力贯彻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精准发力、砥砺前行,结对认亲一家亲,脱贫攻坚强信心,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统筹选派
落实党员干部“结穷亲”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玉皇村贫困人口达589人,且多为老弱病残,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2016年,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不仅派出1名驻村干部常驻该村,还安排19名中层及以上干部赶赴第一线,吹响了脱贫攻坚帮扶集结号。
该局每名中层干部都要结对帮扶贫困户,共与36户贫困群众结成了“亲戚”。白天,他们走村入户寻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户共同劳动;傍晚,他们到贫困户家中帮忙做家务,如同一家人。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扎根一线,与贫困户同吃住同劳动,察民情、听民声、答民忧、解民困,切实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用真情和汗水为贫困群众解难题、谋发展、奔富路。
该局先后在玉皇村投入帮扶资金10多万元,用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协助建立特色扶贫产业,经过帮扶干部们一年的不懈努力,该村已有21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扶贫这件事,关键是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去做,要把贫困群众看作亲人,换位思考,切实为他们着想,精准解决问题。”局党委副书记杨立斌如是说。
领跑脱贫
“给力”第一书记助发展
2016年4月,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的安排下,副局长朱菲远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镇关雄村担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关雄村为苗族村寨,地处贵州月亮山贫困地区,群山绵延,山高坡陡,全村总户数343户,总人口1431人,其中贫困户192户,贫困人口690人,贫困发生率达48.22%,属二类贫困村。
“困难再大,我也要克服,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朱菲坚定地说。他马不停蹄地走家串户,摸排村情民意,多次和村“两委”人员、党员商讨发展的路子,召开群众大会征求意见。短短数月,投入帮扶建设资金35.9万元的村主干道(学校)太阳能路灯就立了起来,村边河沟人行便桥(石拱桥)也修了起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书记朱菲了解到村中有位默默照顾孤寡老人邻居20多年的小伙杨昌俊,为人勤奋肯学、踏实肯干,但因坚持照顾老人,无法外出打工导致贫困,该局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为其捐款3600元并购买了4头山羊,帮助他学习畜牧养殖,鼓励他成为脱贫致富“领头羊”。
“在家就能学到技术,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赚到钱,我感到很高兴,很感谢赤航局的党员干部,我会一如既往照顾好老人,也会更加勤奋努力,争取尽快脱贫致富。” 杨昌俊腼腆地说。
此外,该局还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成功为关雄村15户养殖户办理“特惠贷”48万余元,解决了贫困养殖大户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逐步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支撑”,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倾情帮扶
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
在脱贫攻坚一线,全局帮扶干部、驻村干部真帮实扶,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今年,该局在玉皇村通过跟贫困群众“摆龙门阵”、唠家常,宣传金融扶贫“特惠贷”政策,帮助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特惠贷”,实现每户增收3500元/年;宣传医疗扶贫“新合医”和“新农保”,实现了贫困户参合参保率100%,全村参合参保率达95%以上;宣传教育扶贫政策,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在校学生均能享受到教育补助;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42户群众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关注改善民生建设,出资帮助极贫困户改善饮水安全问题,并为其送去了生活物资。
“你们航道局的干部太好了,我对你们挂帮干部的工作非常满意,国家的政策简直好得很!”玉皇村贫困户袁大书竖起大拇指说。
目前,玉皇村长欠组的精品水果树苗已经栽种;角上组的乌骨鸡养殖场正在建设;龙安坝蔬菜基地和石斛种植项目正在筹建中;玉皇村习水河雁滩沟鱼跳坝渡口渡改桥项目已经开始施工,预计明年年初即可完工通车。如今,该村集体经济累计达25.3万元,各产业项目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11月1日,经国家扶贫办、省人民政府批准,赤水市退出贫困县(市)行列,实现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在精准脱贫路上步伐有力、成效明显,但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仍较薄弱,公共服务仍较滞后,要防止返贫,需要做好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实现全面小康,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及省厅、省局扶贫工作要求,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