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春笋勋章授勋仪式
初冬时节,当人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咸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了!人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与此同时,地处这座城市陇海铁路以北,曾经被戴上“草根学校”帽子的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跻身全国文明校园行列,获此殊荣,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这个不起眼的“草根学校”是如何成为满园文明芬芳的育才花园的?顺着文汇路小学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这所校园一路走来的轨迹。
由区级文明校园到市级、省级文明校园,再到国家级文明校园,文汇路小学差不多每两年就迈上一个新台阶。“由于这里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弟,并且单亲孩子多,七年前我刚来时,就选准了低起点、高定位、快步走的思路,从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抓起,为他们的成人成长成才奠基。”校长孙耀卿深有体会地说。
创建文明校园,为孩子们快乐成长架桥铺路,这是文汇路小学抓教学抓养成教育的出发点。该校多年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定“习惯造就未来,智慧点亮人生”的办学方向,精心打造出“文明、博爱”的良好校风。
校园文化育新人——打造以“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厕所文化”享誉省内外,美育贤文、花草绿植点缀其间,干净整洁的环境更是助力了育人的氛围,该校力求一花一草、每个角落都成为教育的阵地,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春笋成长节节高——近年来,在文汇路小学校园里,始终坚持开展“春笋计划”活动。“春笋计划”是该校“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月,每个班级按照“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评选出5名表现突出的学生,由学校德育处颁发给“春笋文明卡”,持有者可凭此卡兑换学习用品,并且积攒到一定数量可以获得参与“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优先权,积攒至5张可以兑换“春笋勋章”作为纪念,进行收藏。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表彰会上,孙校长亲手为这些孩子授勋,活动场面热烈,激动人心。“春笋计划”的实施,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成就的良好校风逐渐形成,人人争先,不断奋进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八德育人习惯——“八德”即上课讲“课德”,开会讲“会德”,用餐讲“食德”,走路讲“行德”,穿衣讲“衣德”,仪表讲“仪德”,说话讲“口德”,上网讲“网德”。校领导率先垂范,带领老师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全校学生做行为表率,并编写《校园‘八德’教育歌》,教学生传唱。此外,还通过主题班队会进行“八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勤俭节约、注意个人卫生和出行安全等。
经典诵读天天有——在文汇路小学的操场上,每天清晨早操结束后,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们排着队伍齐声诵读诗文步入教室,这种情景已经成为该校特有的一道风景线;同样,在放学的路队行进中,学生们也高声诵读国学经典,这种随时随地教育学生传承经典的风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此外,学校还精心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辅助学生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牢记于心,两年多来,全校学生皆能背诵百余首经典诗词,并于2015年夺得全市中小学经典诵读第一名。
研学旅行添能量——俗语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美的课程在路上”。五年前,文汇路小学就精心组织安排,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近年来,该校先后组织学生赴咸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和杨凌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咸阳博物馆签署协议成为共建单位。
一路走来,文汇路小学勇于探索,踏歌而行,以创建助力育人,以育人促进创建,成效显著。学校风貌大为改观,育人环境不断提升。教师中有86人次获得国家及省市区级表彰,学生有476人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荣获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特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