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心插上“隐形的翅膀”
文刀
       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爱心资助和慈善帮扶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民族和国家则具有更加重要的长远意义。目前来说,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一般性捐赠、专项化资助等综合帮扶体系已经十分成熟,能够让绝大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但是,不少地方和学校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和帮扶的过程中,往往都忽视了保护他们的隐私,让贫困学生的个人信息完全暴露于公众视线之中,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比如,在公示学生受助情况时,完全公开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在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并未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在发放资助物品时,采用公开领取的方式……这些毫不顾忌贫困学生心理感受的帮扶行为,会使一些贫困生产生自卑感和羞耻感,甚至出现低人一等、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并因此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帮扶贫困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即使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也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尊严为代价,这与爱心帮扶的初衷是不符合的。因此,通过“隐形资助”为爱心插上“隐形的翅膀”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一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开始尝试,该校于2004年首创一项“隐形资助”的方法,通过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采取“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的实在举措,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我们姑且不在技术层面讨论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但至少它既给予了帮助又体现了尊重,既保障了公平又兼顾关怀,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新路径。
       “隐形资助”的背后折射出来的道德关怀已经超越了资助行为本身,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帮助、保护和尊重,让爱心资助更专注、更低调、更温暖、更有力。大爱无言,在今后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要切实绷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这根弦,为爱心插上“隐形的翅膀”,让贫困学生既能及时得到物质上的资助,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情感上的温暖和精神上的关怀。 (据张家港文明网)
当前:A3(2017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