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饭”情长
张金刚(河北)
我读书的年月,日子过得紧巴。十来岁,个子噌噌直蹿。看我狼吞虎咽地横扫饭桌,母亲经常拍着我的脑瓜嗔怪。当时的我尚未体会到家境的艰难,只是一味地回家便喊:“娘,我饿了!”
母亲应声下厨一阵忙活,端上虽不丰盛却喷香可口的饭菜,我也不懂谦让,只管张嘴就吃。父母并不坐下,而是在我吃饭的当儿,忙乎着热上一顿的剩饭。等我吃得半饱,他们才围在桌旁,默默地吃着剩饭,嚼着咸菜,筷子很少夹到我面前的新鲜饭菜。有时,我会后知后觉地让父母多吃新鲜饭菜,可他们总会说:“剩饭不吃,倒掉怪可惜的。”
我拍拍肚子,挺直腰板,起身畅快地打过饱嗝,便回屋写作业了。此时,父母才开始津津有味地吃我的剩菜。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尝。因为他们会将本不多的菜特意剩下,以待下顿我吃新鲜的,他们吃剩的。一年四季,几乎天天如此。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是那样固执地爱吃剩饭,现在的我每每想起就心中酸楚。心酸他们故意与我错时吃饭,心酸他们为我的成长付出了无尽的爱。
结婚之后,离开了父母,他们已不再吃我的剩饭,可我却又吃起了“剩饭”。
“裸婚”后的小日子,过得虽有些拮据,但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算有滋有味。我主张当天饭当天吃完,坚决不剩饭,妻子也积极响应,可每次吃到最后,本来就做得不多的盘里,总会剩下几块肉。
“争吵”便因此而生,相互埋怨:把剩饭吃完,不许浪费!推来推去,总是我独享“剩饭”,因为她坚持主张“宁做一桌菜,不刷一只碗”,丢下满桌残局让我收拾。除非,我殷勤地夹起来送到她嘴边,她才乐呵呵地吃下,否则绝不吃最后一口。当然,我心里清楚,她是怕我吃不饱,我是怕她吃不好。
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加班和应酬,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也有时喝多了酒吃不下饭。于是妻子便打破常规,每顿必剩,我虽怨言不断,妻子却照样多做。当我不能准时回家或半夜酒醒肠肚饥鸣时,打开冰箱总能找到剩饭,简单一热,便可饱餐。我这才明了妻子“剩饭”的良苦用心和浓情一片。
有了女儿,我和妻子也如我们的父母一般,吃起了女儿的“剩饭”。有次买了好吃的,携妻女回家团聚,一家人围上饭桌,母亲依旧将我们爱吃的菜全部推了过来,他们面前又摆上了上顿的剩菜。我明白二老的心思,只吃了几口新鲜饭菜,便说:“这些菜,我们天天吃,现在特想吃你们碗里的玉米面疙瘩、青辣椒咸菜。”妻子也随之点头。
父母一愣神,随即笑着推碗给我们:“你们生活好了,想吃家里的粗粮了呀?”我俩痛快地大口吃着,算是对父母的回答。没了剩饭,父母只好吃新鲜饭菜。我知道,父母一向节俭,也只有我们回家时,他们才舍得把藏了许久的鸡蛋、腌肉慷慨地做给我们吃。豁牙缺齿的父母,边慢嚼着饭菜边说:“又剩这么多,够我们吃两顿了!”我心里五味杂陈,于是暗自决定,要常回家吃饭,这样父母便不再孤寂,也可多吃“新鲜”的“剩饭”了。
一碗剩饭,再平常不过,但其中却盛满了浓浓的情和爱。一路走来,我所体会到的是父母对儿女毫无保留的怜惜与爱护、夫妻双方相濡以沬的珍重与疼爱、儿女对父母真诚的理解与孝敬。
“剩饭”有尽,但幸福恒长!